100%

饶玉成《皇朝经世文续编》卷83

皇朝经世文编续集卷八十三

 兵政十四海防上

  请改大鹏营制摺

林则徐

奏为察看广东水师情形。大鹏营现居紧要。筹议改设副将。并添拨移改官兵船只等项。以资守御。而重海防。恭摺 奏祈  圣鉴事。窃照广东虎门海口。为中路扼要之区。于嘉庆十五年。设立水师提督驻劄其地。西则香山。东则大鹏。形成两翼。查香山协向驻副将管辖两营。额设弁兵一千七百零九员名。兵力较厚。大鹏原止一营。额设参将一员。管辖洋面四百余里。其中有孤悬之大屿山。广袤一百六十余里。是以道光十年。已将大鹏分为两营。而所设弁兵。只九百九十八员名。较之香山营制。已有轩轾。且所辖尖沙嘴洋面。近年更为夷船聚泊之区。该处山高水深。风浪恬静。夷船倚为负嵎之固。上年调集官兵痛加剿击。始行全数退出。恐兵撤之后。仍复联樯而来。占为巢穴。当又相度形势。在于尖沙嘴及官涌两处。添建台二座。现在工程将竣。已于另摺缕析。 奏报在案。臣等复查尖沙嘴官涌两处。既经建设台。必须调兵防守。但大鹏左营额设参将一员。守备一员。千总二员。把总三员。外委五员。额外外委二员。步守兵四百九十七名。右营额设守备一员。千总一员。把总三员。外委五员。额外外委二员 守兵四百七十五名。除分班出洋外。尚不足以敷守。据该营县会议请添。经臣等与水师提督臣关天培再四筹商。应将大鹏改营为协。拨驻副将大员统带督率。与香山协声势相埒。控制方为得力。但官兵俸饷。岁需支应。 国家经费有常。未敢遽议增添。惟有就通省各营设法抽拨。并于水师名缺酌量改抵。以归简易。饬据司道核议会详。并咨准陆路提督臣郭  核覆前来。臣等查外海水师副将。共有四缺。内除香山协应与大鹏分张两翼毋庸更议外。其龙门一协。地处边陲。与越南夷地紧连。崖州一协。系烟瘴之区。且外临大海。内控黎人。均为边疆要地。未便改抵。惟澄海一协。虽与闽省接壤。而上接南澳。下连潮州。有水陆两镇为邻。尚属易资声援。应将澄海协副将。改为大鹏协副将。移驻大鹏所辖扼要之九龙山地方。居中调度。其澄海协之都司。改为大鹏协副将中军都司。兼管左营事务。驻劄大鹏所城。并于大鹏左营添设把总二员。外委二员。额外二员。步战守兵连新添外委额外名粮。共二百九十一名。大鹏右营添设千总一员。把总一员。外委二员。额外二员。步战守兵连新添外委额外名粮。共二百零九名。以把总一员。兵七十五名。专防右营官涌台。以把总一员驻防九龙台。将原驻九龙台之千总一员。移防左营尖沙嘴炮台。并带新设额外外委一员。兵丁一百三十名。又以外委一员。兵丁十五名。防守前经裁撤今应设回。与尖沙嘴对峙之左营红香炉汛。又大鹏额设大小米艇六只。捞缯船三只。分拨配。不敷派遣。应设大中米艇四只。左右营各半。以千总一员。把总一员。外委二员。兵丁二百零四名配驾。又添快船二只。以额外二员。兵丁五十六名配驾。其余外委一员。额外一员。兵丁十二名。随防九龙。听候副将差遣。所添员弁船只。先尽水师各营移拨。

应请在阳江镇右营抽拨千总一员。海门营抽拨把总一员。外委一员。龙门协左营抽拨外委一员。龙门协右营抽拨外委一员。阳江镇右营抽拨大米艇一只。海安营抽拨大米艇一只。龙门协左营抽拨中米艇一只。海门营抽拨中米艇一只。又在龙门协右营抽拨捞缯船一只。归入海安营配缉。所需配船。弁兵。舵工。口粮。随船移拨支给。至议抽兵丁五百名。水陆匀拨水师。应抽兵丁二百五十名。现在外海内河防堵缉。在在需人。若概于额设步守兵内抽拨。未免顾此失彼。应在水师提镇协营酌量抽拨步兵三十七名。守兵九十四名。酌裁马兵。改补步兵一十名。连拨外委本身步粮三名。共得步兵五十名。守兵九十四名。尚需添补步兵二十五名。守兵八十一名在水师各营。马粮较多营分。将马粮三十三名改为守兵。步粮较多营分。将步粮一百六十四名改为守兵。均各归还原营兵额。同马兵所改步兵一十名。递年节存马步粮料等项银两。拨补增添步守兵丁一百零六名岁需经费之用。此外仍需把总二员。外委一员。步兵连外委本身名粮七十五名。守兵一百七十五名。应于督标五营及永靖营。酌抽把总二员。陆路提标五营。酌抽外委一员。其原食马粮一分。勿庸随拨。并于陆路各营。匀拨步兵七十五名。守兵一百七十五名。共兵二百五十名。均归大鹏入额。其外委仍食本身步粮。并在大鹏步兵数内。添设额外外委四员。仍支本身名粮。以资差遣。至澄海地方。应将澄海协改为澄海营。即将大鹏参将移驻。作为澄海营参将。澄海原有守备二员。分为左右二营。左营守备驻劄篷州所城。右营守备驻劄樟林所城。均未便移改。将大鹏左营守备。改为澄海左营。中军守备驻劄县城。经管两营钱粮。其澄海左营守备。改为左营左军分防守备。仍驻篷州。有营仍循其旧。以资防守。所以现改大鹏协副将都司。乃澄海营参将左营中军守备。左营左军分防守备。俱照旧定为外海水师题补之缺。其水陆各营抽拨兵丁所需粮饷公费红白等项。以及一切军装器械。俱由各营拨出随带。毋须另添。澄海协改驻参将守备有原设副将都司衙署可以栖息办公。大鹏所城改设都司。亦有守备原署可住。其防守台弁兵即住台。均毋须另建衙署。惟大鹏添设大快船二只。各营无可抽拨。应另行制造。计每只需用装造工料银四百三十二两。二船共银八百六十四两。岁需弁兵口粮燂洗以及修费等项。约需银一千四百余两。又九龙地方改驻副将。红香炉添设汛防。应建衙署兵房。以及大鹏新兵。应制号衣器械等项。所需经费均须预筹。查有前山营生息一项。从前系由洋商捐出本银十万两。发交富商生息。以作添设前山营兵饷之用。除每年支用外。截至道光十九年五月底止。实存银五万三千八百余两。除另摺 奏请动支添建尖沙嘴官涌两台工料共银三万一千九百余两外。所有此次添造快船。及建造衙署制给新兵号衣器械等项用费。均请于此项息银内动支。毋庸请动 帑项。如此改调添设。因地制宜。似于海疆控制大有裨益。如蒙  俞允。所有添造快船。正建衙署兵房。制给新添步守兵丁军械等项。臣等即节令地方文武会同确估办理。其改设副将等官。应行铸换关防。并一切营制抽拨细数及未尽事宜。统容另行咨部核办。再前山营生息本银。系由洋商捐出。与正杂钱粮不同。每年止将收支实存数目报部查核。今请动支此项息银。以作添造快船衙署制给军械经费。应俟动用后将支用总数。于册内开除造报恳免备造工料细册报销。合并声明。臣等谨会同广东水师提督臣关天培。陆路提督臣郭  合词恭摺具 奏。伏乞  皇上圣鉴训示。谨 奏。

  敬陈夷务摺             

林则徐

再臣渥受  厚恩。天良难昧。每念一身之获咎犹小。而 国体之攸关甚大。不敢不以见闻所及。敬为  圣主陈之。查此次逆所憾在粤省。而滋扰乃在浙省。虽变动若出于意外。其穷蹙正在于意中。盖逆夷所不肯灰心者。以鸦片获利之重。每岁易换纹银出洋。多至数千万两。若在粤得以复兴旧业。何必远赴浙洋。现闻其于定海一带。大张招帖。每鸦片一斤。只卖洋钱一圆。是即在该国口孟啊啦等处出产之区。尚且不敷成本。其所以甘心亏折。急于觅销者。或云以给雇资。或云以充食用。并闻其在夷洋各埠赁船雇兵而来。费用之繁。日以数万金计。即子火药。亦不能日久支持。穷蹙之形已可概见。又夷人向来过冬。以毡为暖。不着皮衣。盖其素性然也。浙省地寒。势必不能忍受。现有夷信到粤。已言定海阴湿之气。病死者甚多。大抵朔风戒严。自然舍去舟山。扬帆南窜。而各国夷商之在粤者。自六月以来。贸易为夷所阻。亦各气愤不平。均欲由该国派来兵船。与之讲理。是该逆现有进退维谷之势。能不内却于心。惟其虚憍性成。愈穷蹙时。愈欲显其桀骜。试其恫喝。甚且别主秘计。冀得阴售其奸。如一切皆不得行。仍必帖然俛伏。臣前此屡经体验。颇悉其情。即此时不值与之海上交锋。而第固守藩篱。亦足使之生困也。夫自古顽苗逆命。初无损于尧舜之朝。我  皇上以尧舜之治治中外。知鸦片之为害。甚于洪水猛兽。即尧舜在今日。亦不能不为驱除。  圣人执法惩奸。实为天下万世计。而天下万世之人。亦断无以鸦片为不必禁之理。若谓夷兵之来。系由禁烟而起。则彼之以鸦片入内地者。早以包存祸心。发之于此时。与发之于异日。其轻重当必有辨矣。臣愚以为鸦片之流毒于内地。犹痈疽之流毒于人心也。痈疽生。则以渐而成脓。鸦片来。则以渐而致寇。原属意计中事。若在数十年前查办。其时吸者尚少。禁令易行。犹如未经成脓之痈。内毒或可解散。今则毒流已久。譬诸痈疽作痛。不得不亟为拔脓。而逆夷滋扰浙洋。即与溃脓无异。然惟脓溃而后疾去。果其如法医治。托里扶元。待至脓尽之时。自然结痂收口。若因肿痛而别筹消散。万一毒邪内伏。诚恐患在养痈矣。溯自查办鸦片以来。幸赖  干断严明。  天威震。趸船二万余箱之缴。系夷领事义律自行递禀求。收现有汉夷字原禀可查。并有夷纸印封可验。继而在虎门毁化烟土。先期出示。准令夷人观看。维时来观之夷人。有撰为夷文数千言以纪其事者。大意谓  天朝法令。足服人心。今夷书中具载其文。谅外域尽能传诵。迨后各国来船。遵具切结写明。如有夹带鸦片。人即正法。船货没官。亦以汉夷字合为一纸。自结之后。查验他国夷船。皆已绝无鸦片。惟逆不遵法度。且肆鸱张。是以特奉  谕旨。断其贸易。然未有浙洋之事。或尚可以仰恳  恩施。今既攻占城池。戕害文武。逆情显着。中外咸闻。非惟难许通商。自当以威服叛。第恐议者以为内地船非外夷之敌。与其旷日持久。何如设法羁縻。抑知夷性无厌。得一步又进一步。若使威不能克。即恐患无已时。且他国效尤。更不可不虑。臣之愚昧。务思上崇 国体。下慑夷情。实不敢稍存游移之见也。即以船而言。本为防海必需之物。虽一时难以猝办。而为长久计。亦不得不先事筹维。且广东利在通商。自道光元年至今。粤海关已征银三千余万两。收其利者必须预防其害。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一制造船。则制夷已可裕如何。至尚形棘手。臣节次伏读  谕旨。以税银何足计较。仰见  圣主内本外末。不言有无。诚足昭垂奕。但粤东关税。既比他省丰饶。则以通夷之银。量为防夷之用。从此制必求极利。造船必求极坚。似经费可以酌筹。即裨益实非浅鲜矣。臣于夷务办理不善。正在 奏请治罪。何敢更献刍荛。然苟有裨 国家。虽顶踵捐糜。亦不敢自惜。倘蒙格外  天恩。宽其一线。或令戴罪前赴浙省。随营效力。以赎前愆。臣必当殚竭血诚。以图克复。自粤省各处口隘防堵。加严察看。现在情形。逆夷似无可乘之隙。藉堪仰慰宸怀。

  拟谕咭唎国王檄          

林则徐

谨拟颁发檄谕咭唎国王底稿。恭候  钦定为照会事。洪惟我  大皇帝。抚绥中外。一视同仁。利则与天下公之。害则为天下去之。盖以天地之心为心也。贵国王累世相传。皆称恭顺。观历次进贡表文云。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。均蒙  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等语。窃喜国王深明大义。感激  天恩。是以  天朝柔远绥怀。倍加优礼。贸易之利。垂二百年。该国所由以富庶称者。赖有此也。自通商已久。众夷良莠不齐。遂有夹带鸦片。诱惑华民。以致毒流各省者。似此但知利己。不顾害人。乃天理所不容。人情所共愤。  大皇帝闻而震怒。  特遣本大臣来至广东。与总督部堂抚部院会同查办。凡内地民人。贩鸦片食鸦片者。皆应处死。若追究夷人历年贩卖之罪。则其贻害深而攫利重。本为法所当诛。惟念众夷尚知悔罪。乞诚将趸船鸦片一万二百八十三箱。由领事官义律禀请缴收。全行毁化。经本大臣等。据实具奏。幸蒙  大皇帝格外施恩。以自首者情尚可原。姑宽免罪。再犯者法难屡贷。立定新章。谅贵国王向化倾心。定能谕令众夷。兢兢奉法。但必晓以利害。乃知  天朝法度。断不可以不檩遵也。查该国距内地六七万里。而夷船争来贸易者。为获利之厚故耳。以中国之利利外夷。是夷人所获之厚利。皆从华民分去。岂有反以毒物害华民之理。即夷人未必有心为害。而贪利之极。不顾害人。试问天理安在。闻该国禁食鸦片甚严。是固明知鸦片之为害也。既不使为害于该国。则他国尚不可移害。况中国乎。中国所行于外国者。无一非利人之物。利于食。利于用。并利于转卖。皆利也。中国曾有一物为害外国否。况如茶叶大黄。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。中国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。则夷人何以为生。又外国之呢羽哔叽。非得中国丝斤不能成织。若中国亦靳其利。夷人何利可图。其余食物自糖料姜桂而外。用物自绸磁器而外。外国所必需者。曷可胜数。而外来之物。皆不过以供玩好。可有可无。既非中国要需。何难闭关绝市。而乃  天朝于茶丝诸货。悉任其贩运流通。绝不靳惜。无他。利与天下公之也。该国带去内地货物。不特自资食用。且得以分售各国。获利三倍。即不卖鸦片。而其三倍之利自在。何。忍更以害人之物。恣无厌之求乎。设使别国有人贩鸦片至国。诱人买食。当亦贵国王所深恶而痛绝之也。向闻贵国王存心仁厚。自不宜以己所不欲者。施之于人。并闻来粤之船。皆经颁给条约。有不许携带禁物之语。是贵国王之政令本属严明。只因商船众多。前此或未加察。今行文照会。明知  天朝禁令之严。定必使之不敢再犯。且闻贵国王所都之吨及嘶噶嗳口伦等处。本皆不产鸦片。惟所辖印度地方。如口孟啊啦口曼哒啦口萨口孟嘪叭哒口挐口默口挐嘛口(小)口洼数处。连山栽种。开池制造。累月经年。以厚其毒。臭秽上达。天怒神恫。贵国王诚能于此等处拔尽根株。尽锄其地。改种五谷。有敢再图种造鸦片者。重治其罪。此真兴利除害之大仁政。天所佑而人所福。延年寿。长子孙。必在此举矣。至夷商来至内地。饮食居处。无非  天朝之恩膏。积聚丰盈。无非  天朝之乐利。其在该国之日犹少。而在粤东之日转多。弼教明刑。古今通义譬如别国人到国贸易。尚须遵国法度。况  天朝乎。今定华民之例。卖鸦片者死。食者亦死。试思夷人若无鸦片带来。则华民何由转卖。何由吸食。是奸夷实陷华民于死。岂能独予以生。彼害人一命者。尚须以命抵之。况鸦片之害人。岂止一命已乎。故新例于带鸦片来内地之夷人。定以斩绞之罪。所谓为天下去害者此也。复查本年二月间。据该国领事义律。以鸦片禁令森严。禀求宽限。凡印度港脚属地。请限五月。国本地请限十月。然后即以新例遵行等语。今本大臣等奏蒙  大皇帝格外天恩。倍加体恤。凡在一年六个月之内。悮带鸦片但能自首全缴者。免其治罪。若过此限期仍有带来。则是明知故犯。即行正法。断不宽宥。可谓仁之至。义之尽矣。我  天朝君临万国。尽有不测神威。然不忍不教而诛。故特明宣定例。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。必当檩遵宪典。将鸦片永断来源。切勿以身试法。王其诘奸除慝。以保乂尔有邦。益昭恭顺之忱。共享太平之福。幸甚幸甚。接到此文之后。即将杜绝鸦片缘由。速行移覆。切勿迟延。须至照会者。

  筹海篇上*或作筹海篇议守              

魏源

自夷变以来。帷幄所擘画。疆场所经营。非战即欵。非欵即战。未有专主守者。未有善言守者。不能守。何以战。不能守。何以欵。以守为战。而后外夷服我调度。是谓以夷攻夷。以守为欵。而后外夷范我驰驱。是谓以夷欵夷。自守之策二。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。守海口不如守内河。二曰调客兵不如练土兵。调水师不如练水勇。攻夷之策二。曰调夷之仇国以攻夷。师夷之长技以制夷。欵夷之策二。曰听互市各国以欵夷。持鸦片初约以通市。今请先言守。

今议防堵者。莫不曰御诸内河。不若御诸海口。御诸海口。不若御诸外洋。不如此适得其反也。制敌者。必使敌失其所长。夷艘所长者外洋乎。内河乎。吾之所御贼者。不过二端。一曰击。一曰火攻。夷之兵船。大者长十丈。阔数丈。联以坚木。浇以厚铅。旁列大二层。我若仅中其舷旁。则船在大洋。乘水力活。不过退却摇荡。不破不沈。必中其桅与头鼻。方不能行驶。即有火轮舟牵往别港。连夜修治。惟中其火药舱。始轰发翻沈。绝无泅底凿沈之说。其难一。若以火舟出洋焚之。则底质坚厚。焚不能然。必以火箭喷筒焚其帆索。油薪火药轰其柁尾头鼻。而夷船桅斗上。常有夷兵镜远了望。我火舟未至。早已弃椗驶避。其难二。夷船起椗。必须一时之久。故遇急则斩缆弃椗而遁。夷船三五为帮。分泊深洋。四面棋布。并非连樯排列。我火船攻其一船。则各船之。皆可环击。并分遣杉船小舟救援。纵使晦夜乘潮。能突伤其一二艘。终不能使之大创。而我海岸长。处处防其闯突。贼逸我劳。贼合我分。其难三。海战在乘上风。如使风潮皆顺。则即雇闽广之大梭船大米艇。外裹糖包。亦可得胜。郑成功之破荷兰。明汪鋐之破佛郎机。皆偶乘风潮。出其不意。若久与交战。则海洋极寥阔。夷船善驾驶。往往转下风为上风。我舟即不能敌。即水勇水雷。亦止能泅攻内河淡水。不能泅伏咸洋。其难四。观于安南两次创夷。片帆不返。皆诱其深入内河。而后大创之。则知欲奏奇功。断无舍内河而御大洋之理。贼入内河。则止能鱼贯。不能棋错四布。我止御上游一面。先择浅狭要隘。沈舟筏以遏其前。沙垣大以守其侧。再锚下游椿筏以断其后。而后乘风潮。选水勇。或驾火舟。首尾而攻之。沈舟塞港之处。必留洪路以出火舟。或仿粤中所造西洋水雷。黑夜泅送船底。出其不意。一举而轰裂之。夷船尚能如大洋之随意驶避。互相救应乎。倘夷分兵登陆。绕我后路。则预掘暗沟以截其前。层伏地雷以夺其魄。夷船尚能纵横进退自如乎。两岸兵。水陆夹攻。夷不能透垣。我可以及船。风涛四起。草木皆兵。夷船自救不暇。尚能回攻我乎。即使向下游沈筏之地。豕突冲窜。而稽留片时之间。我火箭喷筒。已烬其帆。火罐火斗。已伤其人。水勇已登其舱。岸上步兵。又扛以攻其后。乘上风纵毒烟。播沙灰以眯其目。有不聚而歼旃者乎。是口门以内。守急而战缓。守正而战奇。口门以外。则战守俱难为力。一要既操。四难俱释矣。

或曰。门户失守。则民心惊惶。纵贼入庭。则必干罪戾。倘贼方入口。即分夷兵登岸。夹攻我后。或进攻我城。则如之何。曰。所谓诱贼入内河者。谓兵地雷。水陆埋伏。如设以待虎。设罾以待鱼。必能制其死命。而后纵其入险。非开门延盗之谓也。奏明兵机。以纵为擒。何失守之有。贼虽入口。尚未至我所扼守之地。何惊惶之有。然海口全无一兵。尚恐贼疑。未敢长驱深入。必兼以废羸师。佯与相持。而后弃走。引入死地。即如粤之三元里。非内地乎。若非夷兵登岸肆扰。安能成围酋截敌之举。松江府城。非内河乎。尤提军于上海失守之后。整兵二千。以待夷船驶入。放相持。二日而退。使先备火攻。塞去路。安在不可奏安南殄灭之功。传曰。不备不虞。不可以师。易曰。王公设险。以守其国。大险者。非徒据口拒守。敌不能入之谓。谓其口内四路可以设伏。口门要害可截其走。寇能入而不能出也。自用兵以来。寇入粤东珠江者一。入波甬江者一。入黄埔松江者一。皆惟全力拒口外。而堂奥门庭。荡然无备。及门庭一失。而腹地皆溃。使舍守口外之力。以守内河。守口外兵六七千者。守口内兵不过三千。得以其余为犄角奇伏之用。猾贼知兵。必不肯入。如果深入送死。一处受创。处处戒心。断不敢东闯西突。而长江高枕矣。何至马京驶石头之矶。霆震金焦之下哉。故曰守远不若守近。守多不若守约。守正不若守奇。守阔不若守狭。守深不若守浅。

  筹海篇下*或作筹海篇议守              

魏源

或曰。专守内河。诚可制夷艘之横突。而不能制夷之猛烈。则我兵犹慑虚声。夺锐气。其若之何。曰。大者。水战之用。非陆战之用也。即水战亦我师击沈敌舟之用。非敌舟击伤我兵之用也。且沈舟亦攻海面远舟之用。非内河近岸近舟之用也。西北平原大碛。陆战用。必先立战车以制敌骑。然后驾于车以破敌阵。东南江滨海澨。夷若以轮船推上岸。则有滩涂沮洳之险。有塘陡岸陡之险。有港横纵之险。大船不能近岸。小船不能载大。故自用兵以来。夷兵之伤我者。皆以鸟枪火箭。从无携岸战之事。惟我兵之扛驳扛铳。则跋涉奔驰。所至可用。且较彼鸟枪火箭。更远更烈。其可无惧者一。若夷从船上开。则无论数千斤之。数十斤之弹。遇沙即止。而我兵得于沙垣中击其舟。故厦门定海宝山。屡为我击破夷船。而厦门定海之土城。宝山之土塘。皆未尝为破。即镇海镇江之城墙。亦未尝为破。松江夷船。开两日。我兵列阵城外。伏而避之。过后起。毕竟未伤一人。其破城者。皆小舟渡贼登岸。攻我背后。我兵望风辄溃。及夷至则城中已无一人。何尝与事哉。但使近塘近城之地。兼伏地雷。则我可伤夷。夷不能伤我。其可无惧者二。夷船在大洋。去岸数里。枪箭所不能及。故非数千斤大。不能遥击。闯入内河。则舟岸相去。不过半里数丈。而我之扛。必可及半里。火箭喷筒。可及十数丈。但沿岸先筑土垣。则我之火箭可及夷。夷不能及我。其可无惧者三。或谓内河上游要隘。我可预沈舟筏。筑城。备兵勇。其下游纵敌入隘之处。预设之则敌疑不前。不备之则仓卒无及。不知惟大笨重难运。至椿木筏材。可伏近村。囊沙涂泥。散乱堆野。敌一望无可疑。俟敌舟已过之后。分遣兵勇。一面运筏下桩。一面垒沙成垣。顷刻可就。而我扛之兵。亦顷刻可集。不持大而用扛。出奇设伏。其利无穷。可无惧者四。然有一宜防者。则曰飞。非谓悬桅上之号。而谓仰空堕弹之炸也。我之台虽坚。而彼以飞注攻。炸裂四出。迸射数丈。我将士往往扰乱。虽攻粤城时所放飞火箭。非堕空地。则飘池塘。以隔城而不能有准。见章奏而厦门则以飞而众溃。宝山则又以飞而众溃。惟是内河水势。深浅不能一律。即使夷船冒险驶入。必须时时测量。以防浅搁。断不能数十艘一齐拥进。其飞能及垣内者。不过逼近塘岸之数艘。急用大扛注攻其火药之舱。拉篷索。扶头鼻之人。是为急策。更有预备之策。先于土垣内。横挖浅田。铺砖贮水。我兵可以往来。飞火箭。堕水即熄。或为斜坡。前高后低。使飞转落深坑。此须预先历试。不可临时侥幸。由此观之。夷之长技曰飞。我之长技曰扛。扛又不如扛铳。若能讲求益精。于轻中藏用炸弹。则且兼有飞之长。诚能出奇设伏。则多造大。不如多造扛。轻铸制易。演练易。运负易。挟攻追剿易。横放直透。可伤数十人。可及百余丈。视笨重不灵之大。得力十倍。乃张夷者竞曰夷之利。御夷者亦曰铸大之利。曾不问所施何地。试问用兵以来。定海总兵以扛连战数日。歼夷千计。而大则击破一舟之外。无他效也。大宝山以扛铳三十。击死夷兵四百。而招宝山所列大。不曾一用。至去冬以来。浙江铸益工益巧。光华灵动。不下西洋。而效安在也。其至沙角大角之战。陈连升以地雷扛铳。击死夷兵三四百。而鹿门左右皆购列西洋夷二百余。未闻足以拒敌。而适以资敌也。不讲求用之人。施之地。与攻守之别。陆水之宜。纷纷惟以畏为词。铸为事。不过祗藉兵而资寇。故曰。城非不高也。池非不深也。兵甲非不坚利也。委而去之。是器利不如人和也。

  论海防先明本末之序一则     

郭嵩焘

自汉以来。中国全盛之世。边患相寻常若不及。而终晏然无事。及衰且乱。则必纪纲法度。先弛于上。然后贤人隐伏。民俗日媮。而边患乘之。故夫政教之及人本也。防边末也。而边防一事。又有本末存焉。敬绎六条之议。如练兵制器。造船。理财数者皆末也。至言其本。则用人而已矣。练兵制器造船。非财不能举办。理财之方。尽于二者。曰开源。曰节流。节流者。省无用之烦费。以归有用者也。皆疆吏应为之事。不待临事张皇。而多为之制。其造船制器。购用西洋机器。推而演之。但令经费充盈。渐次求精。其事非难。所难者练兵耳。为中国之人心习尚。渐渍已深。合官与民。而皆怀一苟且之心。无能与持久也。自经寇乱。名臣良将。接踵于时。能以律行师。以权济变者有矣。然从无能统驭额设之兵。以立功成名者。其间或易一将而局遂变。或更一时而气已衰。何者。用其方新之机。而不能得其持久之力也。沿海设防。非能旦夕奏功者。各口练兵。又非能召募集事者。传曰。有治人无治法。法尽于一时。而求人之效。可以持至数十百年之久。诚得其人而任之。一切之政。皆可举而行也。不得其人而任之。已成之功。已安之民。亦无与善其后。殆未可持此以建非常之业者也。窃观今日天下大患。不在无才。而在有才亦无以自见。其獘有二。一曰因循粉饰以求免过。一曰优容纵弛以求寡怨。粉饰工。则得失利病。全不能明。纵弛久。则贤否是非。更无从辨。故求人才。尤以挽回风气为先。 朝廷念念以培养人才为心。邪正公私。较然不能揜。风气一移。士大夫之精神自振。而吏治之功效。亦必月异而岁不同。人民日就乂安。边疆自臻绥谧。必然之应也。至于将弁之才。州县之吏。天下自不乏人。疆吏求之有余。非 朝廷求才者之所急也。

  拟陈洋务疏             

郭嵩焘

奏为微臣假期将满。遵  旨带病销假。谨就所知洋务情形。恭摺具陈。仰祈  圣鉴事。窃臣因病两次乞假回籍。渥荷  天恩。优赏假期。于时滇案办理已有端倪。而臣病久未痊。分当求退。五月二十四日。英使威妥马贸然出京。滇案未能议结。臣岂遽能置身事外。自应勉强支持。暂请销假。而现在办理洋务机宜。有可一言其略者。伏思夷狄为患中国。自古皆然。所以控御之方。战守和三者而已。彼其侵扰有常所。其盛衰有定势。因时制变。应之有余。洋人以通商为义。环列各海口。深入长江数千里。藉衅生端。以求便利。名为外忧。而负嵎实在内地。名为敌国。而构祸不出邦交。故臣以为今日之洋务。战守和三者俱无可言。何以言之。凡战有二。曰攻剿之师。曰应敌之师。西洋各国。远隔数万里。中国不能往攻明矣。而如洋人练兵制器之精。其君臣相与讲求。日新月异。未尝稍息。而独不肯轻易用兵。其视通商各口。皆其利薮。意尤护惜之。彼不言战。何为迫使战乎。凡和有三。曰定岁币之等差。曰议聘使之礼节。曰辨称号之崇卑。洋人通商二十余年。从未较论及此。咸丰七年。广东用兵。而上海波通商如故。次年天津用兵。即广东通商亦复如故。其苛索兵费。但以为因此用兵。兵费即取偿于此。始终通商而已。每一滋事。增加口岸。据要害。所争莫大于是。更不得以和论。至于守之为义。由皇古至于今日。由天下至于一家。莫能废也。中国沿海九千余里。大小百数十口。虎门大沽。并称天险。道光二十五年。三口通商以后。洋务办理。已有成局。增修虎门台。为善后之计。费至数百万。咸丰七年。洋人直入。一毁无余。咸丰九年。天津防堵。良将劲兵。高垒巨之用。终亦不能持久。至于广东展转贻误。而有波之失。金陵展转贻误。而有镇江之失。延及咸丰七年。广东省城。为洋人袭入。扰及天津。洋务遂至穷于办理。此其成蹟亦略可矣。今且及内地。设立公使。驻京师。曾无藩篱之隔。故臣以为守者经国之常略。而非目前防海之胜算也。窃谓办理洋务。一言以蔽之。曰讲求应付之方而已矣。应付之方。不越理势二者。势者人与我共之者也。有彼所必争之势。有我所必争之势。权其轻重。时其缓急。先使事理了然于心。彼之所必争。不能不应者也。彼所必争。而亦我之所必争。又所万不能应者也。宜应者许之。更无迟疑。不宜应者拒之。亦更无屈挠。斯之谓势。理者所以自处者也。自古中外交兵。先审曲直。势足而理固不能违。势不足而别无可恃。尤恃理以折之。伏见 列朝平定准噶尔布鲁特方略。以 至仁诛暴逆。而坦然一示以诚。招携怀柔。委曲深至。干隆二十九年。西疆乌什之叛。办事大臣某某。已戕于贼。追咎肇衅之由。谴及其子孙。嘉庆二十五年。回疆之变。参赞大臣某某。经回民控诉。逮问治罪。

道光二十九年。甘肃诱杀撒拉番民。亦经控诉。逮问督臣某某。所属回番各部。拊循处理。务使持平。惟恐一夫称屈。允为  列圣控制中外之成规。深求古今得失之故。熟察彼此因应之宜。斯之谓理。臣惟洋人之强。与其逼处中国。为害之深。远过于前代。而其借端陵藉。乘衅要求。中国与之相处。其情事亦绝异于前代。处之得其法。其于各口税务。及学馆教习及链兵制器诸大端。洋人相与经营赞画。未尝稍有猜忌。处之不得其法。则议论繁多。变故滋生。往往小事酿成大事。易事变成难事。以致贻累无穷。窃见办理洋务三十年。中外诸臣。一袭南宋以后之议论。以和为辱。以战为高。积成数百年习气。其自北宋以前。上推至汉唐。绥边应敌。深谋远略。载在史册。未尝省览。洋人情势。尤所茫然。无能推测其底蕴。而窥知其究竟。 朝廷设立总理衙门。专办洋务。亦不能不内惜人言。周章顾盼。无敢直截办理。臣以庸愚为众论所诟讥。何敢再有陈奏。然窃计今时关系天下利病。无过于洋务。直隶督臣李鸿章。两江督臣沈葆桢。福建抚臣丁日昌。练习洋务。至精至博。用能力筹富强之术。而于交涉洋务。亦皆深得体要。维持保全。如臣才识短乏。而自道光二十二年办理洋务。据所见闻。证以前代事蹟。深有悟于中外交接之义。沛然不疑于其心。疾病昏愚。无能自效。而其理固有可言者。谨就今日办理洋务机宜。略具四条。可以见之施行。伏候  圣明采择。

一 国家设立军机处为出政之所。中外事机。悉归裁定。咸丰十一年。总理衙门之设。一仿军机处章程。遂与军机处并立。具时恭亲王实司总理。可以专制。兼因交涉洋务。多持正议。不愿与闻。今已办理十余年矣。察看西洋大势。总理衙门。当遂为 国家定制。颁发  上谕。及一切处置事宜。不能不归军机处。军机大臣。未经奉派总理衙门行走。茫然莫知其原委。是非得失。无从推求。臣愚以为军机大臣皆应兼总理衙门衔名。庶几讨论情势。通筹熟计。以期有所裨益。

一西洋通商。向止广东一口。嗣是沿海开口。以及奉天。内达江西湖北。法兰西分踞安南。与广西接壤。俄罗斯出入西北各口。及陕甘及山西。英吉利又议云南通商。其四川贵州河南交涉教案。层见出。目前无洋务交涉。独湖南一省耳。必能谙悉洋情。办理始能裕如。于此稍有惶惑。一视若荆棘之在其身。其始过持正论。其后展转翻异。迷误必多。故今日人才。以通知洋务为尤要。自与洋人通商以来。事变数出。多因华洋交涉案件争辨纷纭。而办理归结处。总在讹索赔欵。广开口岸。此其命意之所在。无知预防者。动积嫌生衅。激成事端。展转以资其挟制。而使遂其欲。推原其故。由地方官不知洋情。既以构衅为能而多加之粉饰。又以了案为屈。而更益以推延。似此情形。施之民间讼案。含忍受。即亦无辞施之洋人。必至多生事故。故臣以为考求洋务亦无他义。通知事理而已矣。汉诏出使绝国。与将相并重。当时所急者。不过折冲樽俎一日之间。实不逮西洋关系紧要之万一。伏愿  皇上考揽人才。勤求方略。期使中外诸臣。勿存薄视远人之心。以洞知其得失利病之原。忍辱负重。刻自砥砺。以激厉士大夫之心。而奖成士民奋发有为之气。外筹应接之术。内立富强之基。在 朝廷一念之斡旋而已。

一驻西洋公使。万非今日急务。其间惟美利坚之金山。中国流寓数万人。左近咇噜及西班牙所属之古巴。兼有招工事宜。足资办理。此外各国全无凭藉。而恃数万里外之使臣。因事与之辨争。事理稍有虚饰。困辱立见。即有能者。亦徒以有用之才。虚弃之无用之地。将来海道开通。中国商人。能赴各国设立行栈。有可经理之事。渐次选派大员。充当公使。驻自不可少。此时出使通好。委无关系。而既经奉派出使英国各国相援为例。正虑此后出使。岁必加多。臣以为考求洋务。中外诸臣。必宜留意。而出使则尽人可以差遣。窃计各部寺院二三品以下堂官。类能谙悉体制。讲求应对。 朝廷以息事安人为心。奉  命出使。谁敢不尽力。应请以后选派使臣。依照常例。由礼部开列二三品以下堂官。年岁不满五十者。听候  钦派。亦与寻常出使同等。务使廷臣相习为故常。不至意存轻重。而于洋情事势。亦不能不一加研考。以求备 国家缓急之用。其为裨益必多矣。

一西洋公法。通商各国悉依本国法度。中国刑例。有万非西洋所能行者。当时议定条约。未能仿照刑例案。酌添通商事例。以致会审公所。一依西洋法度。以资听断。中国一切无可据之势。惟当廓然示以大公。凡租界滋事。依洋法办理。州县地方滋事。依中法办理。其视洋民犹中国之民。视办理洋案。亦犹办理中国之案。先期化除畛域之见。以存中国一视同仁之体。其间交涉洋务。  上谕奏摺应发钞者。概行发钞。使天下晓然知事理之平。其有委曲周旋。亦能窥见 朝廷之用心。以知事理之得失。非独以释士民之疑。亦足以折服洋人之气矣。以上四条。于办理洋务要略。未能详及。而先务通知古今之宜。以求应变之术。熟览中外之势。以息人言之嚣。自可渐次讲求控御之方。推行富强之计。要求其归理势二者。深筹远揽。无以逾焉者也。有宋大儒程颐。论事必折衷一是。其言当时朝廷有五不可及。一曰至诚待敌国。夫能以诚信待人。人亦必以诚信应之。以猜疑待人。人亦即以猜疑应之。此理无或爽者。方今时势艰难。财力支绌。洋案多一反覆。即 国家多伤一分元气。维持国体。全在先事防维。事端一出。补救无从。此后更难与处。臣久病衰颓。委无材用。足应 国家之急。断不敢希图以语言效用。供人指摘。审量洋情事势。则实有确不可易者。冒昧上陈。言辞拙直。不胜战栗陨越之至。

  论海防兼顾水陆之防一则     

郭嵩焘

东南防海大势。相持于海外曰兵船。相拒于口岸曰台。其大略也。而各口洋船洋楼。纵横布列。乃反在内地。西北边防所恃。兵力而已。藩篱之固。尚无议及者。较而论之。沿海各口环集数十国。而英法弥三国。互为主盟。其利分而其势散。必无敢公然发难者。西北则俄人已踞伊犁。西南英人亦渐通缅甸。其力皆有所专注。而西南之祸稍纾。西北之势相持而未有所定。则祸且日棘。故主东南海防者。则谓宜缓西北。主西北边防者。又谓宜缓东南。是皆持之有故。言之成理。而以愚见度之。其隐忧皆积而日深。有未可偏重者。体察俄人伊犁情形。而可以得其故矣。洋人之利在通商。无觑觎中国土地之心。而其蓄谋在求日进而有功。故每得一荒岛。则急进而开垦之。每得一口岸。则急进而经营之。伊犁之乱。值中国兵力不能远及。俄人于是坐收以为利。而乌鲁木齐喀什噶尔通及回八城。俄人未尝须臾忘也。中国举兵征讨。则亦坐视而不与争。此其行之有其渐。蓄之有其机。自西洋各国皆然。略就所知言之。上海一口。英人主盟。甯波一口。法人主盟。粤匪之乱骤起。各口商人惊惶失措。相为救护。而上海一口。被难而幸获保全者数万人。百姓亦且与洋人相习。其观衅乘隙之心。必不后于俄人。是以中国百年治安。英俄诸国亦必百年无事。此可以理势决者。何也。西洋诸国之法。非积憾以求一泄。无肯构者。而南洋诸岛数十。中国不能经营。洋人皆坐而收之。所得口岸。与所开辟诸岛。因势乘便。据以为利。其势求进而不已。而其蓄谋甚约。其收功甚逸。凡中国煤山金矿。及宝气生聚之方。皆其所心营而目注者也。窃以为中国与洋人交涉。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。商情之利病。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。以求积渐之功。如今各口设立机器局。及遣中国子弟赴西洋学习其法度程式。皆积渐之功。收效数十年之后者。其行之之本。则在乎审轻重之势。明曲直之机。求通变之财。务真实之用。西洋之法。通国士民。一出于学律法军政船政。下及工艺。皆由学升进而专习之。而惟任将及出使各国。必国人公推以重其选。窃观汉诏求使绝域。与将相并重。西洋犹存此意。是二者皆据理势之要。持安危之机。所宜慎选而专用之者也。能通知洋人之情。而后可以应变。能博考洋人之法。而后可以审机。非但造船制器。专意西洋新法。以治海防者之宜亟求也。

  覆奏洋务事宜疏           

沈葆桢

奏为遵  旨详议海防事宜。仰祈  圣鉴事。窃臣于本年十月十七日承军机大臣密寄。九月二十七日。奉  上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海防急宜切筹一摺。所陈练兵。简器。造船。筹饷。用人持久各条。着详细筹议切实办法。此外别有要计。一并奏陈。不得以空言塞责等因钦此。仰见我  皇上宵旴焦劳。昭然若揭。伏读再四。感激涕零。臣呫哔迂儒。洋务非所谙习。年来待罪船政。不过因人成事。绝未窥见要领。然不敢不以采访来所及。参以管见蠡测。为我  皇上敬陈之。原奏称拟外患较办发捻为更难。兵亦较办发捻宜更精。诚确论也。夫兵何以精。练斯精耳。以西洋枪之猛烈。贲育无所用其力。养潘无所施其巧。及观其练兵也。枪队则步伐止齐之节。纵横徐疾之序。队则旋转进退前却修整之法。测量炸弹远近迟速之方。齗齗讲求。若忘其利器之可恃也者。不以一人之力为力。而以千万人之力为力。不以一人之巧为巧。而以千万人之巧为巧也。然而练义勇之兵易。练经制之兵难。发捻事起。各省无不舍兵而募勇。明知兵之无用也。而大难甫平。转撤制胜之勇。而复用无用之兵。臣窃以为过矣。数年来封疆大吏。思矫兵之积弱。优之饷糈。使与勇等。束之营垒。使与勇偕。而海上军兴。复纷纷募勇。未闻以兵为可恃者。文法繁而积獘深故也。抚议一定。饷欵不支。将又议汰勇留兵。用其所不养。养其所不用。明知之而故违之。自强其何术乎。若以西法练兵。不得不先以西法练将。将所不知。而兵欺之。将所不屑。而兵效之。今之名将。皆剿发捻立功者也。习故蹈常。则无从精进。而中年以外。百战之余。使舍其所长。折节于习学。非其所愿。亦非其所长。然不能尽晓其文。不可不深明其义。应请每省选知兵大将能耐劳苦者一二人。练勇二万。少则万人。分为两军。一驻省会。一驻冲要。屯札大营。勿零星散布。专练洋枪洋。一时临敌奉调。即可遄征。选西洋通法者为之教习。我之大将待以宾友。朝夕与之讲明。切究其中要法。数年而后。陆营庶几可恃矣。水师则以熟狎风涛者为本。枪按日操演。尚可月冀而成。若夫水师与陆师异。外海水师与内江水师异。近日外海水师与向日之外海水师又异。绿营原额。不乏精壮。然城市熟而风涛疏。即曾制胜之洋枪队。陆路用之。犹患不足。岂能拨入水师。且迁地不良。若病眩晕。虽至精之计。无所用之。沿海渔户实繁有徒。招募非难。练习亦易。所独难者。管驾官耳。且浅言之。商船舵工各口之引水。其天资异。于西洋轮船中历练多年者。能充驾驭。然仅百中之一二耳。深言之。则必通晓华洋文理。明于算学兵法者。乃胜其任。非剽窃所能为功。上海出洋局十五年限满及闽厂学生。再令出洋学习二三年。必有堪膺斯选者。至迎剿截击尾追诸法。合数船操演。则其法备寓于中。应请将现有之兵轮船。延英国水师官一人教练。以二人副之。除奉差驰出外。余当按日合操。数年之后。水师亦庶几可恃矣。经费不足。宜将水陆冗兵之无用者。酌量裁汰。固不当立意纷更。亦不当意存迁就。总之化无用为有用。是在督抚之因地制宜耳。

原奏称各国枪。日出日精。明知效彼之长已居于后。然使并无此器。更何所恃。因而思购最精之品。与自行铸造之方。夫枪非购之难。而知之难。用之尤难。新旧既判。优劣悬殊。贸然购之。虽得以贱价。要弃物耳。非能测量力之远近。弹子开花之迟速。莫能演试。何能较其优劣。演后膛枪一出费银数分。演螺丝大一出费银数十两。磨擦有费。修理有费。得斯器者。往往什袭藏之。日久锈生。一用不可再用。其惜之也。不啻弃之。前膛枪一出。后膛枪可以四出。故临阵必用后膛枪。法之萨司博。俄之白尔单。布之莫司尔。皆后膛枪也。而以美之里明东为最。近则英之抵尼享厘驾乎其上。今闻布之新出者又胜之矣。各国洋枪外。均有小队。而以美之隔林为最。其大先尚铜。继为铁。今则非钢不珍。前后膛互相短长。而皆以螺丝为贵。前膛者。下药装子之人须身出外。所以避敌人之。然开放鲜炸裂之虞。前膛者以英国为最。闻有新制口径四十二寸。重八十吨。开花弹千二百磅者。其演放则用电线。火然而人要避之。否则声震耳裂。此恐非中国所宜。后膛各国皆有之。而布国练钢之法。非他国所能。其弹子以开花为贵。然攻铁甲船。则非实心之钢弹不入也。窃以为洋枪宜随时访其最精者购之。大以十余吨者为宜。既购之后。须逐日付操。则兵练而器亦练。磨擦洋油砂布棉纱之费。修理工匠之费。必不容省。其不至减费以肥私囊者。是在将之得人。铸造得津沪两局。已有端绪。应稍加广。自当日起有功。臣窃以为操术宜专。专而后精。精而后可以益求其精。应请 饬总理衙门。将沿海各局通盘打算。孰宜子药。孰宜枪。孰宜铜铁。孰宜船只。各端其任。以此所有。易彼所无。诚以洋人每造一器。必开无数厂所。若爱博不专。则厂先不能容。工焉得不苟。以此局之赢。济彼局之绌。如十人之食。炊以一。明似费钜。中省实多。若一人一。费必倍矣。今年臣在台湾。李鸿章以津局所成洋药。金陵所成洋火龙。陆续见济。若由闽厂购器。自制费当如何。臣购洋枪独取理明东者。亦以沪局亦在学制。子药可以挹注。修理不患无人故也。至铸造枪。似宜仿出洋局之例。选巧匠童。赴布国学习。取法于上。冀得渊源。取径似迂。收效为速。原奏称创立外海水师。应如何添选兵船及铁甲船。并自行制造扩充之处。均宜切实备筹。查中国海江年来盗氛欠靖。倭番构。通递文报。装运援兵。未曾棘手。此则有船之利之明征也。然淮军分装三次。累月而后完。合操仅永六船。便无船以供差遣。此又船少之病之明征也。第购船原属万不得已之急需。自通商以来。从未见外国。肯以全美之船。售诸中国者欲求其精。非制造不可。官厂所造。未必其精。然后有基。则进阶有渐。外国苦煤炭之费。因为新式省煤轮机。苦船湾木之难。因为新式铁。应请购新式卧机一幅。仿之以制兵船。新式立机一幅。仿之以制商船。銕船全幅。仿之以济湾木之匮。勿惜目前之费。冀收后日之功。惟驾驶乏才。则船多亦不足恃。臣曩者向赫德借淩凡官兵教各船合操。据称老辈管驾官。多由商船出身。熟驶驾而不精兵法。其自学习出身者。驾驶兵法皆有根柢。加以阅历。便成全才。则出洋学习一端。不容缓也。

欲获铁甲船之利。当先知铁甲船之难。其制始于美法。各国踵而行之。而英最精。然新制试洋。全船覆没者再。一则务求铁甲之厚。忘其上重下轻。出洋而不能挽也。一则务求水面避。忘其船不胜而沈也。臣前拟拓厂试造。费既繁重。成复需时。且上等匠师。未必肯远涉吾地。因复有赴西洋定制。兼资生童学习之议。费虽多而效较捷。而取大取小。中无定见。踌再四。罔所折衷。其为因地制宜之说者。谓造船为修船计。吃水只宜丈七八尺。使可进福州口。虽建石坞广厂增添机器。所费亦属不赀。然海口关锁重。去洋面尚有数十余里。猝遇外警。得台数座。精勇数千守之。厂中仍可制造修理。以应急需。且驾驶有信任之华人。不致掣肘。但行驶快捷如常亦仅能避敌。而从无胜敌者。英国入华之铁甲船损坏。香港船坞亦不能容。转向东洋修理。夫东洋目前尚无大船。何以有此大坞。其意可知。况宜仿者更不止此。既未雨而绸缪焉。仍存因陋就简之见。如侮予何果尔。则必定制最大之铁甲船。又必择沿海最深之地。为最大之船坞。最大之船厂。所有一切机器。洋师匠徒。咸备重兵。设险以护之。诚煌煌巨观也。而仅此一端。已非千余万金不办。且极深之水。内江无之。必在外海。我之全力所萃。敌人亦必以全力攻之。外警一来。本厂仍停止。而待济于他厂。况华人骤得大船。无敢承领驾驶者。雇募洋匠。临警必万分周章。臣虽生长海滨。向未出洋。自任船政。始知福州海口。奉  命赴台。始见台湾海口。其何处宜此船坞。无从悬揣。而又深虑积费之难。工之难。所以日夜傍徨寝食俱废者。半月有余。而无能臆断也。谨将候选知州张思桂所议。及洋将日意格所陈。达总理衙门。以便采择。原奏称非有大宗巨欵。不能开办。非有不竭饷源。不能持久。以四成洋税存欵无多。更求开源节流之计。查四成洋税。各国岁入若干。何处借拨若干。户部现存若干。非臣所预知。惟念天下洋务纲领。在总理衙门。天下财赋纲领。在户部。必总理衙门周知户部实存之欵。而后洋务可通盘筹画。必户部周知各关实存之欵。而后随时可应总理衙门之急需。计四成洋税。各关必无敢侵挪者。或者指拨六成浮于所入之欵。因而暂挪四成以待后日弥补。第必将六成不敷指拨之处。立即切实奏咨。而后户部得以权衡调济。若秘而不宣。则六成既不敷拨。安得弥补之期。各关以为出欵。户部尚以为存欵。日拨日深。始和盘托出。贻误必多。论开源者。曰借洋欵。夫今日所借之数。即后日所偿之数。非源也。且厚息输于外洋。非甚然眉。谁甘挖肉。曰大开捐。民力竭矣。减成徒滥名器。未必踊跃输将。即以抑勒。所得亦复无多。且可一不可再。曰增洋税。无论外人以利为命。势必不行即竭泽而渔。亦非招徕之术。现在洋税尚无獘窦。尤不当使藉口。以启偷漏之端。曰清田赋。夫发捻之乱。相寻十数年。而元气尚能渐复者。则以 国家虽急。从来不肯加赋。农民稍得以自存故也。按户搜索。民不聊生。州县抑勒之难堪。略加粮额以应之。所得几何。贻累匪浅。曰收盐利。盐归官办。如得刘晏之才。未尝不可骤见起色。

然而接轴连樯。完厘课而享其奇赢者。吾之商也。肩挑背负。逃厘课而窃其微利者。吾之民也。得才如刘晏。不过巧取商民之利。而归之官。万一不如刘晏。则獘有不可胜言者。勿扰狱巿。古人深意存焉。似不如仍旧贯之为愈也。欲言开源。或者其煤铁乎。福建古田等处。产铁甚旺。洋人用之。皆以为铁质胜于西洋。第地不产煤。以松木熔之。近山松尽。铁矿亦废。且不通水路。运致殊艰。煤价每仅千余文。而运费加倍。虽稍加价值。亦不能源源而来。台湾产煤。闻兼产铁。然不谙以煤熔铁之法。故向来无试采者。臣会商总理衙门。令赫德延一看山洋人来台。果能苗旺质佳。再行约议试办。近闻李鸿章已于磁州举行。将来或可仿照办理。煤炭充牣。则财不耗于西洋。而作苦小民。兼得资以食力。台地樟脑石油。虽其利不及煤炭。亦地不爱之一端也。硫黄例禁綦严。第禁之而不免漏。不若收之以广储军用。然此皆取效于数年之后。目前经始尚苦于费末易筹。至节流亦节其无用而已矣。臣以为折冲资行阵。则武科宜裁。南粮归海运。则漕标宜裁。事权贵一。责成贵专。专则与总督同城之巡抚宜裁。减一分虚縻。即可增一分实用。我  皇上躬行节俭。费惜露台。凡在臣工。孰不当仰体斯意哉。原奏称以上各事。一不得人。均归虚费。请简派知兵重望。实心办事。熟谙洋情之大员为之统兵。各大臣公议会推奏。请  钦定。臣赋性昧。何足以言知人。第就见闻所及。兼此数长者。无踰李鸿章左宗棠者矣。李坐镇畿辅。中外洋务。本赖其主持。左宗棠一时能否舍陕甘而莅海疆。非臣所敢妄奏末议。臣窃窥兵部侍郎彭玉麟忠肝义胆。出流辈。必能为国家肩大事。虽居官任职。非其所愿。而御扞患。当所不辞。或疑海疆统帅。时与洋人交接。若性情激烈。恐嫌隙易生。抑知天下惟忠义之人。最能坚忍。即远人亦未尝不考其素行而生爱敬之心。至于后进人才。既关培养。尤资历练。而后取多用宏。其源不竭。近日人才之弊有二。一则误于空谈。谓公愤可以却敌。言及外事。则斥为汉奸。及身居局中。又茫然不知所措。一则狃于习见。谓我曾以此法破发捻。战以气胜。宜勿慑于彼族欺人之言。迨临事而悟其弗如。则已晚矣。近惩二者之弊。又取柔和熟一路。但通洋语。略识洋文。能调停交涉事件者。便为出类拔萃之才。抑知片长末技。以备顾问。以供驱策。未尝不可。实学非所知也。行阵部伍。中国以为角力之士也。而西洋无不知书之武臣。规矩准绳。中国以为食力之民也。而西洋无不知书之匠首。我以为粗。彼以为精。则彼得其精我得其粗。固其所也。臣前者持请设算学一科。诚以外国权舆万事之方。胥根乎算学。而中国鼓励人才之用。莫捷于制艺科。今同文馆之设有年矣。其中当有学业勤敏。心术明粹者。可否仿照满之笔帖式。汉之小京官。拨入总理衙门。使习外事。徐察其所成就而进退之。其尤异者。升之于司官。与正途出身等。夫教之于同文馆。所以培养之也。试之于总理衙门。所以历练之也。非培养则才无自始。非历练则才无自伸。其出洋有成效而归者。更当优予拔擢。名之所在。众所争趋。日推日广。而才不可胜用矣。

臣就所见洋师。咸谓中国聪明。实胜于西洋。循序求之。不患其不精进。但风气创始。苦于督率之无人。即如船政一事。如得通晓制造渊源者领袖其间。所成就者必不止此。今则督艺徒者匠首也。而匠首之智不如艺徒。督匠首者绅员也。而绅员之智不如匠首。督绅员者臣也。绅员能知其大意。臣则一无所知而已矣。一切造船驭船。不能躬审其是非。只能访问其优劣。心力交瘁。聋瞶何补。此培养历练后进之人才。所以不得不亟亟也原奏议定开办后。应如何一心一力。历久坚持。尤宜同尽公忠。永维大局。臣以为欲收持久之效。当究其所以不能持久之原而预杜之。诚使度支无缺。日就月将。谁则欲居不韪之名。以更垂成之绪。可虑者。作无益害有益。其始也。并非与自强之意有所龃龉。迨踵事增华。滋赔累。耗费之门日辟日广。府库之积日浚日深。水旱盗贼之忧。相寻而起。司农仰屋。物议横生。斯时欲为苟且之谋。不可得矣。人情愤则奋。乐则颓。但使朝野内外以庚申之耻。常悬于目前。何能以自强之思。皆置于度外。至于办理不善。当咎其人之失当。不容废于半途。时势互殊。苟与其人以便宜。不容苛之以文法。有以不变为持久者。自强之方。闻善能徙。所谓穷则变。变则通。通则久也。然以练兵简器造船为自强之目。筹饷为自强之纲。而贯乎纲目之中者。则持久之精神。与持久之作用。士大夫知格致为入圣之门径。即报国之经纶。读有用之书。试诸有用之地。以成其为有用之才。局中者受局外之攻错。集思广益。不视之为浮言。局外者谅局中之苦心。露胆披肝。各资其所独见。人之咸有以自尽。惟不苟同者。然后能为和同。因循之弊。庶乎免矣。臣见闻孤陋。罔识忌讳。自知所言。无当万一。伏惟  皇上  圣鉴训示施行。不胜悚惶待命之至。谨 奏。

  覆奏海防条议            

李鸿章

一原奏练兵一条内称。若求实在可御外患。事较办发捻诸贼为更难。兵亦较办发捻诸贼宜更精。洵是不刊之论。盖发捻苗回诸贼。皆内地百姓。虽有勇锐坚忍之气。而器械不及官军之精备。可以剿抚兼施。若外洋本为敌国。专以兵力强弱角胜。彼之军械强于我。技艺精于我。即暂胜必终败。敌从海道内犯。自须亟练水师。惟各国皆系夷。以水为家。船精练已久。非中国水师所能骤及。中土陆多于水。仍以陆军为立国根基。若陆军训练得力。敌兵登岸时。尚可鏖战。台布置得法。敌船进口时。尚可拒守。但用旗绿营弓箭刀矛鸟枪旧法。断不足以制洋人。并不足以灭土寇。即如直隶练军。屡经挑选整顿。近始兼习洋枪小炸。以剿内寇。尚属可用。以御外患实未敢信。各省抽练之兵。大率类此。用洋枪者已少。用后门枪及炸者更少。其势只可加练。而不可减练。只可添练洋器。以求制胜。而不可拘执旧制。以图省费。前督臣曾国藩于同治十年正月。覆奏筹备海防摺内。谓沿海之直隶奉天山东三省。江苏浙江两省。广东福建两省。沿江之安徽江西湖北三省。各应归并设防。沿海七省。共练陆兵九万。沿江三省。共练陆兵三万。统计每年需银八百万两。因无款可筹。议遂中止。兹总理衙门拟以曾经制胜之洋枪队练习水战。丁日昌拟选练陆军。合天下得精兵十万人。与曾国藩前奏大略相同。惟陆军与水师用法各殊。练法亦异。水师犹可上岸击贼。陆军未便强令操舟。似不宜两用以致两误。臣愚以谓沿海沿江各省。现有练兵枪队。虽不及曾国藩丁日昌所拟十余万之多。然与其多而无用。不若少而求精。但就现有陆军。认真选汰。一律改为洋枪队。凡绿营额兵老弱勇丁酌加裁减。其饷即加给新练之队。沿海防营并换用后门进子枪。于紧要口岸附近之处。屯大股劲旅。无事时专讲操练。兼筑堡垒。有事时专备游击。不准分调。各海口仿照洋式。修筑沙土台。以地步宽展。椭圆坚厚为要。位宜用口径八寸至十余寸者。演习之法。务在及远。愈远愈妙。务在能中。不中不发。即所谓药能对症。有备无虞者矣。

一原奏简器一条。西国水陆战守利器。以枪水雷为大宗。有前后门生熟銕纯钢之分。枪有前后门滑膛来福之异。水雷有用触物磨物电气发火之别。窃尝考究其图与器。而得其大略。洋枪一项。各国改用后门枪。以其手法灵捷。放速而及远。其旧制前门枪。贱价售于中国。每为外人所轻。英俄德法美。泰西五大强国也。其后门枪名目。英之至精者曰亨利马梯呢。其次曰士乃得。俄曰俾尔打呶。德曰呢而根。法曰沙土。美曰林明登。以利钝迟速较之。则英之亨利马梯呢精于俄。俄之俾尔打呶精于美。美之林明登又精于英之士乃得及德法诸枪也。林明登士乃得二种。近年已运入中国。臣处及沈葆桢。均购存林明登数千枝。上海机器局亦能仿照。惟兵勇粗疏者多。士乃得机簧较简。购价较省。修改较便。现拟令各营酌换士乃得枪。而间以林明登。认真操习。由渐而精。并令津沪各局。先购林明登造子机器。仿制子药铜卷。以便接济。仍与总理衙门商购英国亨利马梯呢枪若干枝。又与俄领事订购俾尔打呶枪千枝。以备将士选锋者操用。至位一项。英德两国新式最精。德国克鹿卜后门枪。击败法兵。尤为驰名。臣逐年购到克鹿卜大小五十余尊。分置大沽台。天津防营。其最大者两尊。口迳八寸。足抵前门口迳十一二寸之子力。然每尊价约二万圆。苦于无力多购。或谓钢过大。药力过猛。用久或致损裂。故英国多用前门熟銕来福长弹。大曰乌理治。曰阿墨斯得郎。曰回德活特。三家尤着。大者口迳十一寸至十五寸。身重八万斤以上。子弹重至六百磅。能打穿二十余寸厚之銕甲。惟起运维艰。价值尤贵。中国尚无购用者。陆路行仗小。则以德国克鹿卜四磅弹后门钢。美国格林连珠。为最精捷。臣又各购定数十尊。以备游击要需。目下沪甯各局亦能仿造十二磅至六十八磅之圆弹钢銕炸。淮军习用已久。远胜中国旧制。而不及西洋新式之精。仍拟仿照乌理治阿墨斯得郎之式。箝以熟銕。而机器未备。外国订造枪机器全副。购价须数十万金。再由洋购运钢銕等料。殊太昂贵。须俟中国能用洋法。自开煤銕。再添购大鑪滊锤压水柜等机器。仿造可期有成。若克鹿卜之钢。回德活特之熟銕。系用生钢生銕铸成。该厂自有秘法。更未易学步矣。至水雷一项。轰船破敌最猛。从前南北花旗之战。南兵获雷力居多。德法之战。法国兵艘十倍于德。而波罗的海法艘未能深入。全仗水雷之功其法分为两类。一为定而不动之水雷。或连于木桩木排之间。或用锚定其位。使沈水中。或陆地城堡被攻时。于缺口要路安置。此专为自守而设。一为能行动之水雷。或浮水面。顺风力飘动。或用机器自行。或于銕船首伸出长竿置之。或专作拖带水雷之船。此可为攻敌之用。近来格致之学日精。水雷之法亦日精。多以强水触物磨物。及电发火。其触而发火。磨而发火。比用法点放者尤佳。用药仅五六十磅。无论何种兵船。皆能轰破其底。闻各国皆讲求此法。制存极多。其用时必于水中排列数行。每口安放数十具。使敌船疑畏不敢进。沪津各局。现只能仿造其粗者。而电机铜丝銕绳浆皮等件。仍购自外洋。须访募各国造用水雷精艺之人。来华教演。庶易精进。至火器尽用洋式子火药两项。亦系要需。津局有造药机器四副。日出二千余磅。已可敷用。惟枪多而子弹尚少。沪局仅造药机器一副。日出无几。宜添购机器。在苏甯推广制造。各省防江防海。需用洋枪之子药。均宜设局在内地仿造。否则事事购之洋商。无以备缓急。且闽沪津各机器局。逼近海口。原因取材外洋就便起见。设有警报。先须重兵守护。实非稳着。嗣后各省筹添制造机器。必须设局于腹地通水之处。海口若有战事。后路自制储备。庶可源源接济也。

一原奏造船一条。查布国防海新论有云。凡与滨海各国战争者。若将本国所有兵船。迳守住敌国各海口。不容其船出入。则为防守本国海岸之上策。其次莫若自守。如沿海数千里。敌船处处可到。若处处设防。以全力散布于甚大之地面。兵分力单。一处受创。全局失势。故必聚积精锐。只保护紧要数处。即可固守等语。所论极为精切。中国兵船甚少。岂能堵敌国海口。上策固办不到。欲求自守。亦非易言。自奉天至广东。沿海袤延万里。口岸林立。若必处处布以重兵。所费浩繁。力既不给。势必大溃。惟有分别缓急。择尤为紧要之处。如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。系京畿门户。是为最要。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。系长江门户。是为次要。盖京畿为天下根本。长江为财赋重地。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。其余各省海口边境。略为布置。即有挫失。于大局尚无甚。惟既欲固守。必预将所有兵马位。军械辎重。并上局物力。储备坚厚。虽军情万变而不离其宗。 庙谋阃算。平昔之经营。临事之调度。皆不可一毫错乱。道光二十二年。夷船入长江。而全局始震。咸丰十年。夷兵犯津通。而根本遂危。彼族实能觇我要害。制我命脉。而我所以失事者。由于散漫设防。东援西调。未得全力聚于紧要数处。今议防海。则必鉴前辙。揣敌情。其防之之法。大要分为两端。一为守定不动之法。如口内台壁垒。格外坚固。须能抵御敌船大之弹。而台所用位。须能击破銕甲船。又必有守口巨銕船。设法阻挡水路。并藏伏水雷等器。一为挪移泛应之法。如兵船与陆军多而且精。随时游击。可以防敌兵沿海登岸。是外海水师銕甲船。与守口大銕船。皆断不可少之物矣。现计闽厂造存轮船十五号。内有二号。已在台湾遭风损坏。沪厂造成轮船六号。内有二号。马力五百匹。配二十六尊。与外国大兵船相等。其余各船。皆仅与外国小兵船根相等。然已费银数百万有奇。物料工匠多自外洋购致。是以中国造船之银。倍于外洋购船之价。今急欲成军。须在外国定造为省便。但不可转托洋商。误买旧船。徒縻巨款。访闻兵船及銕甲船。以英国为最精。英之官厂公司厂。均以造銕甲之优劣相与争衡。日新月异。应拣派明于制造略知兵事之员。选带学生工匠前往。由总理衙门会商驻京使臣。移知该国兵部。俾得亲赴各厂考究。系何等船制。最为坚致灵捷。并宜于中国水道者。与其议价定造。即将带去华匠兵士。附入该厂及武备院。学习造工。并讲求驾驭操练之法。俟成船后配齐位。随船回华。庶有实济。而中国船厂仍量加开拓。以备修船地步。至拟设兵船数目。如丁日昌所称北东南三洋。各设大兵轮船六号。根轮船十号。合共四十八号。自属不可再少。除将中国已造成二十号抵用外。尚短二十八号。窃谓北东南三洋。须各有銕甲大船二号。北洋宜分驻烟台旅顺口一带。东洋宜分驻长江外口。南洋宜分驻厦门虎门。皆水深数丈。可以停泊。一处有事。六船联络。专为洋面游击之师。而以余船附丽之。声势较壮。约计定造甲船。每只需银百万两内外。已费不资。只有先购此项。分年筹办。俟有余力。再置他船。或由闽沪各厂。陆续仿造兵船。总以足成四十八号为度。惟守口大銕船。即所谓水台船。亦系西洋新制利器。以銕船配极重之。辅助岸上台。四面伏击。阻遏中流。能自行动。最为制胜。凡要口须添设一二艘。闻在外国定购。每船连。约价银十余万两。但笨滞不能涉海。须将位銕甲分拆运载。来华装配。应俟委员到彼。一并察办。如价省运便。陆续再购造二十号。分布南北各口。抑或由外洋购大。由华厂照式仿造。銕船更可次第添置。至丁日昌奏称裁并五十号艇船。可养给一号大兵轮船。裁并十号阔头舢板。可养给一号根轮船。计各省沿海水师旧制各船縻费。以之供给四十八号轮船。尚觉有盈无绌等语。查同治十一年五月。臣于覆奏船政事宜摺内。拟请裁撤各省艇船。即以各船修造养兵之费。抵给轮船月费。经总理衙门议令各该督抚奏办。迄今并未议覆。今添购銕甲等船巨。必须另行筹集。养船练兵。一切费用。应如丁日昌所议。请 旨下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各省。将旧置及新添红单拖罟艇船舢板等项。分别裁并。专养轮船。以免虚縻而资实用。

一原奏筹饷一条。近日财用极绌。人所共知。欲图振作。必统天下全局。通盘合筹。而后定计。新疆各域。自干隆年间始归版图。无论开辟之难。即无事时。岁需兵费尚二百余万。徒收数千里之旷地。而增千百年之漏。已为不值。且其地北接俄罗斯。西界土耳其天方波斯各回国。南近英属之印度。外日强大。内日侵削。今昔异势。即勉图恢复。将来断不能久守。屡阅外国新闻纸及西路探报。喀什噶尔回酋。新受土耳其回部之封。并与俄英两国立约通商。是已与各大邦勾结一气。不独伊犁久距已也。揆度情形。俄先蚕食。英必分其利。皆不愿中国得志于西方。而论中国目前力量。实不能兼顾西域。师老财匮。尤虑别生他变。曾国藩前有暂弃关外。专清关内之议。殆老诚谋国之见。今虽 命将出师。兵力饷力。万不能逮。可否 密谕西路各统帅。但严守现有边界。且屯且耕。不必急图进取。一面招抚伊犁乌鲁木齐喀什噶尔等回酋。准其自为部落。如云贵粤蜀之苗猺土司。越南朝鲜之略奉正朔可矣。两存之则两利。俄英既各怀兼并。中国亦不致屡烦兵力。似为经久之道。况新疆不复。于肢体之元气无伤。海疆不防。则腹心之大患愈棘。孰重孰轻。必有能辨之者。此议果定。则已经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。似须略加核减。可撤则撤。可停则停。其停撤之饷。即匀作海防之饷。否则只此财力。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。又备西北万里之饷运。有不困穷颠者哉。至此时开办江防海防。约计购船练兵简器各项。至少先需经费一千余万两。本年八月间。户部奏覆文祥宽筹饷需摺内。议请暂停内府不急之需。而海防用项。仍无可筹。姑令各省先尽各项存款。移缓就急。抵充防费。究之各省留支奉拨之数。视岁入之数。无不浮滥数倍。更有何欵可以存留借抵。必不得已。应仍照总理衙门五年奏案。专提部存。及各海关四成洋税一。为目前开办之需。除将津海东海关四成奏归天津机器局。江海关四成内之二成。内归上海机器局。山海江汉两关四成奏明拨充奉兵。及淮军月饷。淡水一关奏留台湾军需。均为海防而设。毋庸置议外。其余各海关四成洋梲。及部库历年提存四成。应请专备总理衙门。及海防统帅大员会商拨用。此后即责令各关另欵封存。迳行抵解。不准本省借留。亦不必再解部库。致多转折。此项每年计可得银百数十万两。加以部库提存三百余万。其有不敷。拟仍暂借洋。由续收四成项下拨还。或另行设法归楚。以应急需。其息银以七八厘为度。归本以十年八年为度。亦各国常有之事。无足诧虑也。至于日后久远之费。当于开源节流求之。现在丁漕课税正供之外。添出厘金捐输二。百方罗掘。仍不足用。捐输所得无几。流弊甚大。而内地厘金。又为半税所绌。如铜銕羽呢洋布等项。类皆有关民生日用。洋船转运迅捷。输纳又仅半税。于是奸民包揽冒骗。大宗货物。皆免完厘。因税则载在和约。无可议加。以至彼此轻重悬殊。商民交困。丛雀渊鱼之喻。何堪设想。丁日昌议设厂造新织机器。曾国藩与臣迭次奏请开煤銕各矿。试办招商轮船。皆为内地开拓生计起见。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。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。英国呢布运至中国。每岁售银三千余万。又铜銕铅锡售银数百万。于中国女红匠作之利。妨夺不少。曷若亦设机器。自为制造。轮船銕路。自为转运。但使货物精华。与彼相埒。彼物来自重洋。势不能与内地自产者比较。我利日兴。则彼利自薄。不独有益饷厘也。各省诸山多产五金。及丹砂水银煤炭之处。中国数千年未尝大开。偶开之又不得其器与法。而常忧国用匮竭。此何异家有宝库。封锢不启。而坐愁饥寒。西士之精化学者。视山之土石。即知其中有何矿。窃以为宜聘此辈数人。分察。记其所产。择其厚利者。次第开挖。一切仿西法行之。或由官筹借资本。或劝远近富商凑股。合立公司。开得若干。酌提一二分归官。其收效当在十年以后。臣近于直隶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銕。饬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。以资倡导。固为铸军器要需。亦欲渐开风气。以利民用也。近世学者鉴于明季之失。以开矿为弊政。不知弊在用人。非矿之不可开也。其无识绅民。惑于凿坏风水。无用官吏。恐其聚众生事。尤属不经之谈。刻下东西洋无不开矿之国。何以独无此病。且皆以此富强耶。若南省滨江近海等处。皆能设法开办。船械制造。所用煤銕。无庸向外洋购运。权其余利。并可养船练兵。此军国之大利也。至于洋药一项。流毒中国。本年三月间。钦奉 寄谕。以醇亲王请饬密筹杜绝。饬即妥议。办法等因。臣查阅醇亲王摺内。有不必仓猝施行。要在矢志弗懈。俟外洋鸦片不来。再严中国罂粟之禁等语。实属洞达大体。适因台湾事起。未便置议。兹查洋药自印度进口。每年约七万数千箱。售银三千余万之多。英国明知害人之物。而不欲禁洋商贩运。并欲禁中国内地自种。其用意殊极狡狠。上年修约。总理衙门与英使言之屡矣。并预声明。既不能禁英商之不贩洋烟。即不能禁华民之不食洋烟。惟有暂行弛禁罂粟。不但夺洋商利权。并可加增税项。将来计穷事迫。难保不出于此。其时英使闻之。亦颇心动。而该国卒不见听。臣即再与办理。恐亦无益。应仍循总理衙门原议。阴相抵制。以冀洋药渐来渐少。再加厉禁为宜。查云贵川陕山西各省。多种罂粟。疆臣台谏。每以申明禁令为言。是徒为外洋利薮之敺。授胥吏扰索之柄。究之罂粟日种日广。势仍不可遽禁。闻土药性缓价廉而瘾亦薄。不比洋药为害之烈。为今之计。似宜暂弛各省罂粟之禁。而加重洋药之税厘。使外洋烟土。既无厚利。自不进口。然后妥立条规。严定限制。俾吸食者渐戒而除绝之。民财可杜外耗之源。国饷并有日增之势。两得之举也。查洋药每箱百斤。新关正税三十两。厘捐则各省多寡不同。福建每箱捐银三十六两。江苏每箱捐银三十二两。北洋天津等关捐银二十四两。捐愈重。则漏愈多。英国条约。原有洋药如何征税。听凭中国办理之说。如能于洋税一律议加。自可毫无渗漏。裨益更大。否则南北各口。通行加重捐数。均照关税之例。无稍参差。以免趋避。专收作海防经费。由统帅提用。合之亦成巨。此外沿江沿海各省。皆令整顿货厘盐厘。各省每年限定酌拨数万两协济海防。以上数端。皆开源之事也。若夫裁艇船以养轮船。裁边防冗军以养海防战士。停内府不急之需。减地方浮滥之费。以裨军实而成远谋。亦节流之大者。苟非上下一心。内外一心。局中局外一心。未有不半途而废者矣。

一原奏用人一条。拟派统帅责成经理。及遴选得力提镇将领为之分统。查南北洋滨海七省。自须联为一气。方能呼应灵通。惟地过长。事体烦重。一人精力。断难兼顾。各督抚未必皆深知洋务兵事。意见尤不能尽同。若责成统帅调度。既恐扞格不行。若会同各省商筹。又恐推诿贻误。从前办粤捻各贼。何尝不屡简统帅。臣亦曾备位其间。深知其苦。饷权疆政。非其所操。不过徒拥空名。而各省督抚。仍不能不问兵事。畛域分则情形易隔。号令改则将士难从。是欲一事权而反紊也。何况有事之际。军情瞬息变更。倘如西国办法。有电通报迳达各处海边。可以一刻千里。有内地火车路可屯兵于旁。闻警驰援。可以一日千数百里。则统帅尚不至于误事。而中国固急切办不到者也。今年台湾之役。臣与沈葆桢商。调兵月余而始定。及调轮船分起装送。又三月而始竣。而倭事业经定议矣。设有紧急。诚恐缓不济事。故臣尝谓办洋务。制洋兵。若不变法。而徒骛空文。绝无实济。臣不敢明知而不言也。窃计北洋三省设一统帅。即才力倍于臣者。尚虑不能肆应。南洋四省。口岸更多。似亦非一统帅所能遍及。若因创设銕甲兵船等项。须责成大员督筹经理。如前江西抚沈葆桢。前江苏抚丁日昌。皆究心此事。熟悉洋情。似堪胜任。至丁日昌拟设北东南三洋提督分统各船。不为无见。但文武兼资。素习风涛。驾驭轮船操法者。实不易得耳。抑臣更有陈者。用人最是急务。储才尤为远图。洋人入中国已三十余年。驻京已十余年。以兵胁我。殆无虚岁。而求练达兵略。精通洋法者。恒不数觏。由于不学之过。下不学。由于上不教也。军务肃清以后。文武两途。仍舍章句弓马。末由进身。而以章句弓马施于洋务。隔膜太甚。是以沈葆桢前有请设算学科之奏。丁日昌前有武试改枪之奏。皆格于部议不行。而所用非所学。人才何由而出。近时拘谨之儒。多以交涉洋务为浼人之具。取巧之士。又以引避洋务为自便之图。若非 朝廷力开风气。破拘挛之故习。求制胜之实济。天下危局。终不可支。日后乏才。且有甚于今日者。以中国之大。而无自强自立之时。非惟可忧。抑亦可耻。臣愚以为科目即不能骤变。时文即不能遽废。而小楷试帖。太蹈虚饰。甚非作养人才之道。似应于考试功令稍加变通。另开洋务进取一格。以资造就。现在京师既设同文馆。江省亦选幼童出洋学习。似以辟西学门径。而士大夫趋向犹未尽属者何哉。以用人进取之途。全不在此故也。拟请嗣后凡有海防省分。均宜设立洋学局。择通晓时务大员主持其事。分为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位化学电气学数门。此皆有切于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原。外国以之黜陟人才。故心思日出而不穷。华人聪明才力。本无不逮西人之处。但未得其法。未入其门。盖无以鼓励作新之耳。如有志趣思议。于各学略通一二者。选收入局。延西人之博学而精者。为之师友。按照所学浅深。酌给薪水。俾得研究精明。再试以事。或分派船厂局。或充补防营员弁。如有成效。分别文武。照军务保举章程。 奏奖升阶。授以滨海沿江实缺。与正途出身无异。若始勤终怠。立予罢革。其京城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习算学生。及出洋子弟。学成回国。皆可分调入局教习。并酌量派各机器局各兵船差遣。如此多方诱掖。劝惩兼施。就所学以课所能。即使十人中得一成就。已多一人之用。百人中得十成就。已多十人之用。二十年后。制器驶船。自强之功效见矣。

一原奏持久一条。窃以古无久而不敝之法。惟在办事之人。同心协力。先后相继。日益求精。不独保境息民。兼可推悟新意裕财足用。如泰西各国皆起于弹丸之地。创造各样利器。未及百年。而成就如此之精。规画如此之远。拓地如此之广。岂非其举国上下积虑殚精。人思自奋之效乎。中国在五大洲中。自古称最强大。今乃为小邦所轻视。练兵制器构船诸事。师彼之长。去我之短。及今为之。而已迟矣。若再因循不办。或旋作旋辍。后患殆不忍言。若不稍变成法。于洋务开用人之途。使人人皆能通晓。将来即有防海万全之策。数十年后主持乏人。亦必名存实亡。渐归颓废。惟有中外一心。坚持必办。力排浮议。勿以成格为万不可破。勿以风气为万不可开。勿急近功。勿惜重费。精心果力。历久不懈。百折不回。庶几军实渐强。人才渐进。制器渐精。由能守而能战。转贫弱而为富强。或有其时乎。是天下臣民所祷求之者也。

  海防条议              

丁日昌

一练兵。原奏称陆路之兵。固宜益加训练。外海水师。尤当益事精求。各口岸固须设防。然非有海洋重兵可迎剿。可截击。可尾追。彼即可随处登岸。使我有防不胜防之苦等语。是所注意者。在于要口设防。不效从前零星散漫。即兵法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之意。查十余年来。泰西凡三大战。一曰英法照士攻俄之战。开之初。英法即以重兵守黑海口。使俄不能出入。其后俄卒求成于英法。一曰花旗南北之战。开后。北花旗即将所有兵船驶往南花旗各海口。全行堵塞。俾不能乞援邻国。购办战械。南花旗卒致歼灭。一曰布法之战。布人自闻法国动兵。即将通国劲旅。先堵礼吴河口。而法亦卒为布所困。即如中外用武以来。兵非不多。饷非不足。然彼族不过数千人。今日扰粤。而粤之全省疲于奔命矣。明日扰闽。而闽之全省疲于奔命矣。我则备多力分。彼则择瑕而蹈。是皆未练重兵屯札。徒蹈处处设防之弊故致此也。外国之有战事也。力与力相敌。则器精者胜。器与器相等。则先下辣手者胜。故今日择要练兵。以备攻剿尾击之用。尤不可须臾缓矣。今以天下大势言之。法国占据安南之胥江及南天省。既与我广西云南贵州之边境毗连。英国占据五印度。既与我云南四川之边境毗连。俄国染指新疆。联络回部。已与甘肃陕西之边境毗连。其占据黑龙江以北者。又且与我盛京等处边境毗连。至东南七省之逼近海洋。为洋船所可朝发夕至者。又无论已。从古中外交涉。急于陆者恒缓于水。固未有水陆交逼。处处环伺。如今日之甚者也。然以理与势揆之。凡外国陆地之与我毗连者。不过得步进步。志在蚕食。而不在鲸吞。其水路之实逼处此者。则动辄制我要害。志在鲸吞。而不在蚕食。故东北为最要。东南与西北为次要。西南又次之。此四要者。若分缓急。选练重兵。水则首尾互应。陆则各自为战。庶几渐息平敌人觊觎之心。或有可稍固吾圉之一日也。中国旗绿各营。数非不多。口粮太薄。器械太窳。断难恃以制敌。年来虽有减兵增饷之议。而饷仍薄。汛兵未裁。终难化散为整。彻底改观。臣在江苏时。曾将抚标数营旧兵。一律裁汰。易以新勇。撤去汛地。改操洋枪洋。当时舆论。颇得撤汛之难。经臣密奏以和议不可长恃。自强必须早计。仰蒙 圣恩。特允照办。迄今并未闻汛地撤后。稍有流弊。若使各省均以勇易兵。减额优饷。分别练为队枪队。虽不增帑增费。而十万劲兵。固可星罗碁布。而其要则在于裁汛并营。分汛则兵断不能练。不练则虽优饷减额。而兵何自而精乎。至于各省沿海水师。但知安泊内港。不能拒御外洋。积习之深。非一日矣。然使水师即精。而所用乃艇船旧。则仍以予敌也。沿海渔人[蜑](蜃)户。熟习风涛之险者。其根柢较内地之兵。为能耐劳。次则挑选水师之得力者。易其船械。勤其操演。教以测量规算。渐练渐熟。使其常以水为家。而且当令沿海全洋。统筹兼顾。不可稍分畛域。何则。风涛驰骤。一息千里。若分各省疆界。则彼此推诿。寇盗终无殄灭之日。故化散为整之法。不特陆师宜然。而水师尤为切要。日本弹丸小岛。不过夜郎靡英之伦。而年来发愤自雄。变更冠博带之旧习。师法轮船飞之新制。其阴而有谋。固属可虑。其穷而无赖。则更可忧。以北境之塞希轮地与俄。而日俄之交固。用李太国开火车铁路。而多借英国之债。其国主常见英使巴夏礼。与之潜谋密计。而日英之交固。用黎展远密查台湾情形。资为指臂腹心。而日美之交固。彼其低首下心。伈伈俔俔以求悦于各国者。岂有他哉。其觊觎台湾。已寝食寤寐之不忘。中国倘弃之如遗。固既从心所欲。万一势出于战。则又交昵各国。为之解铃说合。不致能发而不能收。此其所以敢肆然无忌快志于一逞也。臣任苏藩司时。曾于议覆修约条内。陈明日本阴柔而有远志。中国所买枪。皆彼国选余之物。宜阳与之好。而阴为之备。其时李鸿章深以臣言为然。当即代为密陈。今日本虽小有所偿。然彼之所费。既不啻十倍此数。况死于是役者复五六百人。万一他日复藉端发难。以数舶横于黄海黑水洋之间。则津沪之气不通。事事为之棘手。而台湾之患。犹其小而且缓者也。故今日驭远之法。内则力图整顿。不可徒托空言。外则虚与委蛇。不必稍涉虚憍。不惟与泰西各国开诚布公。示之以信。即日本亦宜暂事羁縻。使目前不致决裂。俟我水陆各军均既精练。自可潜消其窥伺之心。万一不能。彼出于骄。而我应之以正。亦为薄海之所共谅。此练兵之当务速务实。不可得过且过者也。

一简器。原奏称凡台及水台所需巨。应如何购办。水陆各军所用洋枪。应如何一律购用最精之器。及以后应如何自行铸造精益求精之处等因。查外洋火器。至今日如此之精。非惟唐宋元明之所未有。抑亦尧舜禹汤之所不及料。总理衙门所称知效彼之长。已居于后。然使并无此器。更何所恃。诚为洞见症结之论。惟火器一项。不外枪火箭等物。有宜于攻者。有宜于守者。有攻与守并宜者。英国之大。有曰阿勿斯郎。有曰巴留西。有曰安司脱浪。有曰回得活特。法国大曰墨迭儿鲁士。布国大曰克虏伯。美国大有曰巴勒得。有曰四得卧得。有曰布鲁嘎斯。有曰得里氏嘎。诸国之。以阿勿斯郎。德里氏嘎为最大。以克虏伯布鲁嘎斯为最精。大者吃子至六百磅。闻其铸造时。内用生铁。外套熟铁。钉以螺丝。既成之后。多用火药轰放。使内外二层。涨力匀透。生铁与熟铁相切已紧。然后以之施用。阿勿斯郎在其本国购买。已须一万九千圆。买价既大。即运费亦当不轻。精者二十四磅之弹。能与百磅弹同其锐力。从前后开门。仅用左右双劈。近则用整块圆劈。又用药演放千数百次。腹内始加钢圈钢底。弹则加以铅壳。比膛略大。腹有螺旋三十二转。必使弹由腹中相荡相摩。宛转而后出口。此涨力之所以加大。速率之所以加快也。但无论如何大。其命中须在一里内外。过远则弹子本体之坠重力与空气之阻拦力皆足以累之。恐攻坚不能有劲矣。至美国之格林管多放速。有同鱼贯蝉联。布国之联珠枪。两人肩负而行。若中国之枪。一分杪可放数十次。亦为陆战行营之所必不可少者。或欲击近。则用马口铁盒。实以群子。以漆固之。出口后亦能四散扑人。如风雨之骤至。但须圆滑合膛。方能得力。其欲越山越城。而击不能望见之物。则用十五寸径口以上之么打。昂其首而用高弧之庋。自上而下。可以炸物焚营。南花旗台。为北花旗所毁多受此种子之害。至洋枪一件。外国不三十年。而已屡变其制。初用火石引火枪。继用钢夹引火枪。最后以来福枪为第一等。自南北花旗交战。北花旗始用林明敦枪。南花旗始用果伦比枪。自布法交战。法国始用筛师拨枪。布国始用尼一根枪。经一次之战争。则必增一番之惨酷。造物至此。亦几无以供其雕镌。其枪腹背有来福。皆从后门进子。循环迭放。无坚不摧。然而机簧太繁。用久则渐失挺力。而不能尽如人意。而且铜卷子药。购艰难。子罄则枪为废物。故只能用于临阵。操演只可仍用旧枪。其抵御马队。则用能炸之火箭。倘两军相接。我占顺风。则用喷筒毒烟以迷敌目。使其洋枪不能施放。器械既利。则又在平时心定与手熟。总之机器及前敌之军械。必须精于腹地各省。庶得以重驭轻之法。至于台。则宜建于地险水曲。敌船必宛转而后能驭行者之处。方能使敌船多受数。又可从前面后面为通行之围。若台设于水路径直之地。则敌船瞬息即过。岂能中其要害。北海惟大沽之水道最曲。大江自镇江以下。惟金山前水势回环。均可建筑台。焦山四面受敌。似不如也。造台之法极内一层。须用灰墙。外墙则用砖石。不如用三合土。其厚总须在二十尺以外。高低则视地势之低昂。及水路之中偏。护墙必须成交角。而不可成正角。斜至五股之一勾。敌若来。自可斜拂而过。不致显与为抵。其台及火药仓上。必设太平。以御自上而下之子。下必设高阳堆。以御横扫之子。其最下层之地隧。必须加筑坚固。四面俱通。沟外之小台。大沙堆。亦必须迤逦照应。即使敌用陆兵闯入。尚可侧轰横截。然而北花旗之铁甲船。为南花旗台之所轰伤者仅三只。为水雷所轰沈者十余只。专用台而无水桩水雷浮坝等物阻于前。则台断不能得力。而敌船之游驶。可以自如而无忌。若台中大。则自六百磅以至二十四磅之。无不可用。惟放地步。愈宽则愈可转移。愈密则愈受敌弹。此在位置者先事之绸缪。与临时之变通耳。外国寓兵于工。即寓工于士。故制造与行兵。概可归于一贯。中国两离之则两缺。此其所以不能以格致为自强之本也。若夫机器局之设。必须在煤木集五金易采之处。尤为便易。江西之鄱阳湖边。有数大山阻水环。敌船所不能入。而南赣汀建之水。亦可乘涨而至。上达楚蜀。而下逮皖吴。于此建一大机器厂。气易通而料易集。臣上年曾以此事商之曾国藩李鸿章。皆以为可。只以无费而止。今机器之役。事方经始。有进境而无止境。若精华全在海滨。势同孤注。万一彼族变生不测。先下辣手。岂不深费经营。是则欲制器又必先制器之地。为尤切而且要者矣。

一造船。原奏称创立外海水师。应如何添购各兵船及铁甲船。水台应用若干船。只该船吃水最深。各海口何处宜于驻泊。如何抵御。如何攻破。逐一详议等因。查外国前十余年。新闻纸即有云中国自唐虞用木船荡桨。至今数千年。仍是用木船荡桨。可谓永远守执古法等语。所以讽之者微矣。易曰。穷则变。变则通。战国杜挚有言曰。利不百。不变法。工不千。不易器。及今而能变。则尚有可通之日。及今而不变。则再无可变之时。外国之铁甲船有数等。其最上者。中用样木与黄松木。外加极韧而有大凹凸力全无炭质之熟铁板五层。每层约厚四寸。层层用螺丝钉嵌。凡遇船中吃力之处。则铁板加层加厚。铁甲数层相合者。子难穿。独层厚铁者。子易穿也。铁板之下。必用坚木以为之垫。有厚十二寸者。有厚八寸者。方可稍减敌弹震动之力。而又嵌铁弹于木垫之内。使不穿透。其最大者。机器力重有一千五百疋马力。吃水太深。中国口岸内。恐无此深水之港。难以购用。今年英国驶乘换仁勾之銕甲船。约八百疋马力者。用之于中国洋面。最为合式。若如日本所购之铁甲船。本系木质。不过上面蒙以三四寸之铁。仅有二百八十疋马力。船下吃水之处。亦全无铁。若以两枝半桅之结实头板船乘风撞之。自必震动松裂。非真铁甲船也。购买之价。视船之精麤大小厚薄新旧。及马力多寡。机器锅炉之灵便结实。往往有贱于兵轮船者。大约上与中之铁甲船。价总在十万磅以外。二十万磅以内。每百磅又须加船渔杂费十二圆半。若托洋人辗转购求。必致误买木质之蒙铁者。不如选派熟习船务结实可靠之委员。分往外国船厂。托其制造。一面带同中国制船驶船之人前往。认真学习。俟其造成。中国工人亦可习焉而化。大约英美法丹各国船厂。每厂各宜定造一船。成后再行考较优劣贵贱。以为委员之赏罚。方不致虚縻巨欵。现在英国有大小銕甲船五十四号。法国六十二号。俄国二十四号。美国四十六号。其间以木船旧质。外蒙铁甲藉为虚声者。亦属不少。中国洋面延袤最宽。目前大小铁甲船。极少须十号。将来自能创造。极少须三十号。方敷防守海口。以及游历五大洲。保护中国商人。至停泊铁甲船之处。固须水深。然海底必须硬泥之质。庶能受锚。若泥质。则起锚艰难。沙质则锚易走动。石质及蛤壳质。则不能受锚。中国极好锚地。以香港为最。上有重山回护。可以避风。而下则水深二三十拓。不致过浅过深。今已归之英人。抑无庸议。北海辽东之老铁山前后。以及搭途长子等处。海面全是泥质。水深二三十拓不等。直棣辽东二海。大风不越十二时。虽无山势挡阻。亦属无妨。此间似可泊铁甲船二三号。距大沽南台之南高墩约八里以外海底泥质。此间似可泊铁甲船三四号。东北海有此数船。首尾相应。则津沽山海关鸭绿江之门户可固。惟十月水浅以后。须将各船移泊烟台。以资活动。烟台港外有崆峒列。可以遮护风力。海底亦是泥质。似可泊中小铁甲船一二号。杨子江口。崇明山之南面。水深二三十拓不等。惟海底泥居多。中亦有泥沙相合者。可以抛锚。此间似可泊铁甲船二三号。上以通津沪之气。下以保太平洋万里之安。台湾北面。距日本之九修。为直隶一苇可杭。似宜泊铁甲船二三号。以固东南枢纽。但台湾东北海面水势。为吕宋诸山所束缚。波涛最险。不如泊于澎湖渔翁二之间。抑或鸡笼港等处。亦易运煤。锚地亦尚稳妥。广东虎门。水非不深。而海底不平。且一旦与诸国有事。即不能驶出香港。与东北洋诸铁甲船相联络照应。资首尾之互击。似可泊铁甲船一二号。以为自固之用。其铁甲船攻破台之法。在八百丈以内者。可用八寸径以上之螺丝。配以实心尖弹。专指台角一处。层放迭击。不可忽东忽西。俟有倾圮之形。然后自上而下。递击递低。其台墙自必渐裂渐离卸矣。其十五寸以上之么打炸弹。则用以仰攻台中之火药仓太平。使其延烧。台兵自无跕足之地。而船中人抽配陆兵。为常行垒以逼之。敌人接济一绝。有不涣然瓦解者乎。其铁甲船自卫之法。倘遇两岸有林木之处。船桅必多挂树枝。使敌人不能辨识。所有锅炉气贯机链。两边必护以沙袋。外面必蒙以铁链。使之往复回环。又以大绳结网。为外层遮蔽。使之以柔克刚。倘遇敌之铁甲船冲撞势猛者。捩柁偏左偏右以避之。势相等者。急转船首铁冲。先撞其腰。又以船首冲四五丈之长木二条作形。外蒙以网。下以重物坠之。则可以收取前阻之水雷等物。俾免作为触击。其攻破铁甲船之法。一曰大须用实心尖弹。自二十四磅以至六百磅。愈大愈为得力。其弹体一为觜孤。二为圆椎形。三为圆柱形。四为平圆底。开之时。先应计其速率。三千步内。定其率点于船头。三千步外。则定准点于求到之处。及其尤近。又必须击其火药仓。及锅炉螺轮气机捩柁之处。则一胜于十。至中火药。宜用近日布国新制之药饼。则始能速率稍减可免炸裂。末速率倍增。铁甲可以直透。

一曰水雷。用生铁铸壳。厚约半寸。用药自五十磅以至百余磅。以距水面之浅深。为用药之多寡。水深者用电线引火之雷。水浅者用磨而发火之雷。下系之锚。其重必须比雷七倍。倘以木桩系之。尤为定而有准。若紧靠船底轰发。虽极厚极坚之铁甲船。无不裂而沈者。倘在船之前后左右轰发。则有沈有不沈矣。惟用于外海则烟水渺茫。万难恰值敌船一定往来之道。而且自铜山以至沈家门。潮信过大。自七尺以至二十一二尺不等。水雷放低。则潮涨时相距二丈有余。虽触发不能有劲。若放高。则潮落时适为敌人所窥见。更为无济。虽用活机以俯仰之。而高下悬殊过甚。终难得其定力。若能用于内港河道稍窄之处分挡。排如雁行。虚虚实实。以标识之。则敌船势不胜捞。必疑自退。其顺风力水力飘动之水雷。或用机器自行之水雷。敌人用长竿一拨即开。难以有准。亦有船装水雷。以器机在水底行走者。然难以对准敌船。本船亦多先受危险。似不可用。若用须以小船。以垫垫桨。使无声响。船首以长竿系水雷。黑夜用猛力送至敌船之下。自可轰破。此外国在大洋相持时。亦偶有用之者。一曰水台。有在水面浮洲。用坚木排列成格。而外以沙土为垣者。此为定台。有下系重锚七个。中用铁链堆于木桩者。此为活台。有用四千顺之铁船。配极重之大。中用机器自行。遇铁甲船过。可以自后通行打之者。此为浮台。此三种台。有用大六门者。有用四门二门者。即使击铁甲船得力。而势同孤注。故所用皆系光膛大。螺丝贵重之无用之者。恐一旦同归于尽也。近时法国比伦。又以熟铁皮为极大之浮标。其形为扁椭圆体。共重三万顿。比铁甲船加倍。其标留三孔。锚链即从三孔而出。其分隔之机。共有一万八千个。均无漏水之门。故不漏气与水。虽使铁甲船用力冲之。亦不易沈。似较水台稍为得力。然费重运难。不如多造水雷而有实济也。一曰大筏中用铁仓。实以火药。外用触火之物。筏见于水面者极小。乘风乘水送至铁甲船边。机器一发。药仓炸裂。北花旗之铁甲船。亦有为此种大筏所冲毁者。至于气球电。皆行军必不可少之物。自应分别购制。方不致临渴掘井。以上各项船械。购买之值。贱于自装者数倍。然若不一面购买。一面装造。则始终受人把持。终无自强之日矣。

一筹饷。原奏称以上各层。此时创立之需。日后久远之费。非有大宗巨欵。不能开办。非有不竭饷源。无以持久等因。查各条办法。只陆营改兵为勇。就原有之饷。选新练之兵。但需训练工夫。不必另筹口粮。其军火一切。或酌用前敌所余旧枪。或酌给次等新枪。似尚可无须大宗巨欵。其台铁甲船以及要口防兵新枪新水雷台等物。并制造一切经费。将来持久。固非数万万金不能。即此时开办。亦恐非千余万不可。从前总理衙门案提四成洋税。原为绸缪未雨而设。未知现存尚有若干。各省厘捐鹾榷落地税若能结实整顿。归为画一办法。岁入当可稍盈。其两淮之商捐。广东之沙田。或亦可酌筹一二。余则惟有如原奏所称。尽人力。因地利。开财源。节财流而已。丝茶二者。中国大利之所归也。今仅浙闽数省种植得法。若能于地气不甚寒冷之省。一律劝植桑茶。多出一分之货。即可多增一分之税。洋人泥布。皆从中国买丝棉而成之者也。往来越海洋十余万里。而犹有余息。若中国自行仿造耕织机器。则丝棉无自外求。深耕可尽地利。不惟百姓可免饥寒。而利权所入当益饶矣。五金煤铁各矿。西班牙布鲁士英俄新老金山等处。岁入何止千万。中国地大物博。为五大洲第一繁盛之区。此等金之气。岂能终秘而不宣。西人之精于化学者。凡见石面上有青黑花形。及平地隐隐有一条凸起如山。或有一条凹下如涧。或其地草木独异。则其下掘至三四丈深。必有五金之矿。又其下小石之与大石相附丽。而自成一色者。西人谓之果唔。若能分别其胍络。而以水银灌之。则果唔中皆有金可取。闻仿造自来火之草木质金石质者。云南与印度接攘之处最多。似可令谙化学之人。分别前往采。四川盐井之有煤油者。若用机器挖通。亦可挹注不竭。磁州平陆大同太原米脂等处。皆煤多而佳。传闻潍县莱芜等处。皆有煤而块亦大。镇江之东南山。煤铁五金。似皆可采。浙江之金华。福建之永定。则有煤井。至于铁则各省产者尤多。而且产煤之处。皆多产铁。广东之芝铁尤有筋力。而炭质亦少。台湾北路一带。田地最饶。自崇文山后。与菖鸟厅毗连之处。高山旷野。纵横千里。生番野性。醒则如人。而醉则如兽。本万难就驯。然趁此恩威并用。随时招抚。以生化熟。或亦是一机会。台地每年出乌龙茶千数万箱。皆此间附近所产。而良材大木为尤多。五金煤炭之矿。定亦不少。若设一大机器厂及大船厂于此。当可取不尽而用不竭。闽粤人之佣于彼路者。无一生还。若招以屯田开矿。利窦日开。生聚自可日盛。数十年后。意可另设一省于此。以固夷夏之防。以收自然之利。且木料五金煤铁等项。非特利源所系。亦军事胜败所关。法国战船十倍于布。而平时未及多储煤炭。战事开而始购用。各国遵照公法之例。不准售买。法国以此竟为布人所败。故开矿一层。尤为目前军事饷事之第一要务矣。至中国人之商于外国者。以新老金山新加坡为最多。生意亦最大。若设领事官及派铁甲船以保护之。则抽其货厘。亦可为供给该船之费。若夫鸦片一项。漏尤甚。每年丝茶所入之欵。仅足抵鸦片烟所出之数。即不能禁彼之不来。亦当设法维持。使销售之渐少。查官与兵二项。吃烟者本已有禁。自当认真申明旧例。有犯必惩。至绅衿及士农工商之吃烟者。拟限五个月全戒。不戒者不加以罪。但别其籍。入瘾附于娼优棣卒之后为五等。合家不得请封子孙。不得应试为官夫不加罪名。则无书差需索之扰。列入贱籍。则有家人父子极力劝戒自行严禁之益。但禁有用之人吃烟。而不禁无用之人吃烟。又但禁吃食之人。而不禁贩买之人。则彼族亦不得责以违约。向我紏。除官与兵二者。由大吏自行查禁外。其绅民限期。似可由督抚选举公正绅士。会同州县设局办理。限满之后。临时再酌予展限一次。应入瘾籍而不入者。许旁人揭告。分别妥办。仍多贴戒烟良方。以资挽救。

若虑骤然行此一事。或致藉口。则各省百姓服鸦片自尽者。无日无之。疆吏藉此最举数端。恳请通饬办理以重民命。似亦不为无因。且英国为弛禁黑奴之事。捐银千余万以成善举。今以毒物贻害中国。自问想亦不安。似可一面遣公使与该国王及上下议院。婉词理论。耐心坚持。但求异日之有济。不望速效于一时。并由商民常刻洋字新闻纸。公布各国。诉以中国受鸦片烟之毒。为至惨至酷。其国内虽重利。而外亦好名。或不至漠然无所动于中也。抑或由公使携带桑茶种各若干赠其国主。劝令将印度种烟之地。试种桑茶。彼以毒物来。我以美物往。或可使之内愧乎。至禁未净绝之前。中国自无罂粟。似当稍减税厘。使内地之烟贱于外来之烟。则彼烟销滞本亏。更可望其日来日少。不禁吃者贩者。而徒禁内地之种者。则内地少种一分。即引外国多销一分。中国货财亦即多耗入外国一分。是虑猛虎之噬人。而又惜其不能飞。而傅之以羽翼也。沿海旧有水师。裁后所有口粮船费。即可津贴新创之水师。其旧日水师大小官员衙署。均设在内地人烟稠密可以收费之处。若一律变费充公。似亦不无小补。且可杜绝水师永远不致居陆之弊。陆地设电报。其费减于海者十之七。若择陆地紧要繁盛近海之处。先设公司汉字电报。一可通军情。二可收信资。三可减骈费。似亦不为无益。况洋人沿海已设英字电报。我仍置而不设。则是我之一举一动。外人瞬息得而知之。外人一举一动。我终久不得而知也。陆路电报已通。则海中电报销路必滞。然后由中国承充。亦准外国附递信息。但须一律改为汉字。令通事译以授之。似亦杜渐防微之道。此外复设公司银行。凡官民公司。皆得入股。以通天下之有无。以报随时之贴息。将来开矿一局。亦即从此公司生根。银行一设。则银纸可以通用。如古者钞票之类。开源之端。孰大于是。至目前之轮船招商局。则损外益内。最为有益大局之举。尚宜扩而充之。使可由近而远。铁路亦将来之所不能不设者。否则恢复新疆。转运艰苦。抽调兵勇。行走岂不迟延。但此则须设在我海防已有可恃之后。方不致为他人所揽。以上各层。皆有关于人力地利开源节流之大者。惟宜行之以渐。持之以恒。购造最縻巨欵不可用同泥沙。矿务最易扰民。不可出以卤莽。用财者苟诸事一秉至公私。毫不存意见。行见天下变通。地不爱宝。而国用无虞匮乏矣。

一用人。原奏称以上各事。一不得人。均归虚费。然其误在于用非其人。而不在法之未善。不得谓事之不可为等因。查练兵简器造船筹饷。皆可筹切实办法。惟用人难得切实办法。而洋务用人。尤难得切实办法。何则。用人而求切。则泛者疑矣。用人而求实。则虚者怨矣。欲求所以用人。先求所以知人。至于洋务。则尤为丛污垢之所归。当波澜骤起之时。如捕恶蛇。如御洪水。不知费几许经营。而后不致决裂。乃不责其平时之不能自强。而诟其临事之不能一掷。以父母清白之遗。终日与异类往返酬荅。舌敝唇焦。转使千秋万世。蒙一不韪之名。有志之士。如之何而不去之若浼乎。总理衙门原奏所称同心少。异议多。局中之委曲。局外未必周知。痛哭流泪其言之也。南宋初赵子砥自金归奏云。金人议和以用兵。我国敛兵以待和。譬如畏虎。以肉饲之。肉尽终于噬人。不如预设陷阱以待之。此言可谓至明至切。夫给香港给赔价。以肉饲虎也。陈兵简器造船。设陷阱以待虎也。彼深居室中。目未见虎者。辄谓虎形如羊。状如豕。可持箠以驱之。厉色以杀之。及一旦独行深山。突遇庞然大物。张牙舞爪。据地一啸。猎猎风生。不觉嚬然长号。始自悔陷阱之未设。致一身亲处其害也。而已无及矣。则何如及今事尚可为而为之乎。为之之术奈何。惟用济变之才以自强。一曰水师将才。二曰外国使才。三曰制造通才。何谓水师将才。查水师脉络虽与陆路不同。而驭之之理不异。十数年来。水陆各营将领。岂无智勇兼优。而略能耐习风涛之苦者。宜调往轮船学习。优厚其饩廪。而深观其造就。计其中必有伟然特出之人。又于机器各局及现有轮船管带办事员中。采访考验。试之以事。当亦可间得一二。其旧时水师以及沿海诸色人中。或设榜以招入格之才。或博访以求出之选。上以诚求。下必有以实应者。何谓外国使才。古来列国交际。皆不废聘问之礼。岂今日而能独异。惟使臣必使能通彼此之情。而又能消未然之。则责任亦实不轻。京官为人材渊薮。向有抱负经济者。即不必曾任洋务。但稍加阅历。办理自有分寸。其次则索之于沿海士商及曾亲往外国之人。但求能任时局之艰钜。不必复计资格之有无。英使阿而各本系医生。巴夏礼本系商人。何尝有资格哉。而彼国倚之若股肱腹心。中国竟大受其累。可知何地无人。何途无才。特在当局者之能悬鹄以招耳。使才既得。或数国兼遣一使。或一国专遣一使。惟英俄法美布五大国。及罗马教主处。则当择其有风力而善言语之使臣。方不辱命。英国交涉本繁。而又有洋药一害。法及罗马。为天主教之枢纽。必须端使与之辨论。教士之入中国也。引诱莠民。欺凌良善。掣肘官吏。潜通消息。凡有百姓之处。即有传教之人。目前受其荼毒。固属甚而又甚。将来酿成大变。更为防不胜防。罗马本属弱国。全赖法人为之袒护。自法被布国所败后。护该教主之铁甲船。业已撤回罗马原境。又为意大利所夺。教主亦无如之何。故近来教士之在他国者。气焰稍衰。而在中国之教士。则嚣张如故。是宜急遣使臣。将教士种种不法之处。与该教主及法国辨论。切陈熟商。一面制办教士之法。一面严饬州县不分民教。一律处断公平。勿再为丛敺雀。此遣使中第一议也。喀什噶尔酋目牙古干者。前年与英立约。英议院中。亦有论及该国不宜与中国之叛臣通好结盟。因中国当时无公使在彼。不能与之执约以争也。布则素恨传教。俄则关涉新疆。而且为最大最强之国。美则地旷物博。皆使臣之所必须联络者。日本在我卧榻之侧。近而且逼。所使当精益求精矣。至于离间一法。只能行之于昔时。不能行之于今日。泰西自其国远涉数万里以来。和则乐利同沾。战则起为难。当布法交开时。法领事被戕。布领事尚为代抱不平。兔死则狐悲。理固然也。故使臣惟有一秉至诚。不必稍涉疑间之计。转启各国疑贰之心。至安南暹罗等属国。亦当遣使顺道抚慰。坚其向化之忱。不徒以厚往薄来。为能尽礼之谊也。

何谓制造通才。以中国之大。人物之众。岂无精于化学算学留心机器之人。化学算学者。制造之所从出也。将来军火铁船耕织机器。以及开矿各事。皆与制造相为表里。任繁事大。尤当慎其选而专其责。津沪闽诸局。陶熔已久。成就必多。京外官有精于算学者。自可指派来局。互相磋切。此外如有心灵品端之人。似亦无妨广为延致。但望多中选精。断难精中求多。此时厚其薪水。他日优其出身。人才岂有不蒸蒸日上者哉。且求才必当于无事之时。然后能用于有事之际。否则时方晏然。虽伯乐牵骐骥。过于其门而不顾。及变生仓猝。驽马之骨。竟奉以千金。何则。预则识拔自真。急则取舍或误也。一曰储将来有用之才。其目有九。曰图学。曰算学。曰化学。曰电气。曰兵器。曰机器。曰工务。曰船务。曰政务。凡同文馆。广方言馆。以及出洋学生。皆就此数大端。发愤精研。以底于成。学成之后。只准为公办事。不得自图生计。各关道并有洋务。各州县及各省税务司。皆该学生进身之阶。即将才使才通才。亦皆伊等生根之处。惟中外各馆须再加扩充。斯取不尽。而用不竭。自强根本。无有重于此者矣。抑臣更有进者。外患不除。人身痈疽之疾也。民生不安。人心腹中之疾也。痈疽之疾。固足伤生。心腹之疾。尤能致命。海内黔黎。自遭发捻扰乱以来。仅有生业。饔不缺者十之三。饥寒逼迫。朝不保暮者十之七。而其中尤受困累。无可告诉者。一为农。一为商。农民终日胼胝之余。所得几何。一经胥吏之垂涎嚣。必至鸡犬无声而后已。一催科也。串票有费。投纳有费。一词讼也。审讯有费。提押有费。见教士则若天神。视平民则如鱼肉。有若深恨百姓入教之不速者。 朝廷有豁蠲之旷典。而取盈者不为下行。草野有委曲之情。而倚势者不为上达。当官幕吃烟饮酒呼卢喝雉之时。正百姓颠连疾苦哀吁无门之时。其佐杂之擅受滥刑。营汛之藉端讹索者。更无论已。商人涉江浮海。冒犯霜露。营求尺寸之利。而官府仅取百中之一。以充饷奉公。彼亦何敢稍有异言。乃榷吏卡员苛索万状。翻囊倒筐。无异盗贼。随身需用之物。在洋人尚有优免之章。独至华民漏报一丝一缕。虽全船货物充公。而尚须加以厚罚。不知当事者何厚于待洋人。而薄于待华商也。日既高而未起。日未暮而停查。私费未投。虽千百人守候呼号。而有所不恤。征收完纳之间。绝不寓体矜怜之意。迨至商人利薄本亏。于税厘岂无所损。则何如明定一抽收章程。悬牌示众。使各色均归一律。不得畸轻畸重。罚欵概以充公。司事人等不得私分。庶免藉端酷罚。复出其不意。特派素有清望大员。微行查访。奏参一二。或可挽回风气。厘课亦可日有起色。去年沿江讹传彭玉麟微服查察厘榷。员役歙迹数月。可见若并非毫不畏法。但任非其人。则流弊滋甚。此又不可不防也。然而农商之受害日甚。则由于官吏不能通上下之情。官吏陋习之日深。则由于员多缺少。补署无期。一旦冀得差使地方。如饿狼之忽遇肥豕。不趁此饱噬一口。则将来永无果腹之时。迨此狼去而彼狼复来。民困如之何得苏。元气如之何得复也。万一诛求无厌。人心或摇。不知须麋费几千百万之饷。贻害几千百万之民。而后始能奠定。明收有数之欵项。暗耗无限之脂膏。广西前事。是其殷鉴。无乃所入者过薄。所偿者过厚乎。 朝廷倘一旦毅然然为停止实职捐输之计。疆吏认真淘汰考课无所能者。一概奏请于本职上酌加虚级。咨送回籍。听候调取。然后删去浮泛膈膜之虚文。讲求生聚教训之实济。必大僚不贪馈送。而后州县之法可行。必州县不任吏胥。而后官民之情可贯。若上之于下呼吸易通。则下之于上亲爱有至。即一旦海疆有事。苍赤抱同袍同泽之忱。可一呼而成劲旅。虽有教士之浸。不怀疑贰。虽有汉奸之买嘱。不能间离。是 国家所失于捐输者甚小。所得于民心者甚大。又何必饮鸩止渴。为一时苟且权宜。蹈东汉末流之覆辙乎。否则官民之气日暌。上下之情日散。心腹痼疾既深。虽日事筹饷筹兵。亦终恐无补于万分之一。除船械一切自强之具。必须效法于东西洋外。其余人心风俗。察吏安民。仍当循我规模。加以实意。庶可以我之正气。靖彼之戾气。不致如日本之更正朔。易衣冠。为有识者所窃笑也。

一持久。原奏称方今大局攸系。莫如外患。御患之道。莫如自强。非局中局外用心切筹。坚持定见。岂能有济等因。查西人于格致一事。往往冥心孤索。父不能通其理者。子若孙必通之而后已。故事能有成。然能制一有用之物者。国家必隆其爵。子孙必世其业。以故有志之士。无不端心并力。坚忍耐苦而为之。我中国则穷理之学有余。格物之学不足。诚以所悬以为富贵功名之的者。在此不在彼。故极身心性命以趋之者。亦在此不在彼。目前已难望其事之有济。况日后能期事之久持乎。其所以不能持久之故。撮而举之。约有二端。一曰任事不专。责重者务蝟集。每日何止数百事。故只能了事之当然。而不能深求事之所以然。虚文繁。则精力疲于应酬。例案繁。则枢纽持于书吏。不惟奉行者习而不察。即倡议者亦且过而弗留。极紧极要之事。反为不紧不要之事所累。姑且以一省言之。地方报盗。上司但批会营严拏。而营之有兵无兵不问也。州县报。上司但批筹抚。而之有着无着不计也。一事如此。诸事可知。一省如此。天下可知。非常之举。黎民所惧。固非惨淡经营。苦心孤诣。不能底于有成。乃关系安危之事。与循例奉行之事。纷至而杂尝。则何能穷其所往。使事无遁物。物无遁情乎。故必先省事而择其至重至要者。尽瘁以图之。然后事能有济。此持久之一道也。一曰求效太速。泰西之谋国也。缔造经营。掷金钱于无用之地者。不知几何。一旦辟土开疆。始收效于数千百年之后。中土士人。于事浅尝辄弃。予之甚吝。而期之甚。见卵而求时夜。见弹而求鴞炙。无怪其业止于半途。功亏于一篑也。况西人之船械本于创。创则近于捉影捕风。而耗费难计。中国之制造出于因。因则按图索骥。而实效易求。即使初次略不中肯。而所费之省于西人者。已不可以道里计也。譬如前制之械未精。而后制者必可渐精。若因一械之未精。而即谓此械之无用。则虽日言自强。而自强终不可得而至。精卫填海。未必一石而海即成田。愚公移山。未必半锄而山即改道。惟有不计其效之迟速。但求其效之有无。日积月累。成效必有可观。此又持久之一道也。西国事事必求远胜古人。故术日习而日精。中国事事必求效法古人。然辨论多而事业少。虚文多而真诣少。古人之糟粕存。而古人之实意已失矣。夫铁船飞。古人所无之物。亦古书所未载之条。嗜古者固无怪其不欲弃我之长。效彼之长。然使彼仅以船自囿于东西。则我亦何妨以戈矛自足于中土。无如我弱一分。则敌强一分。我退一步。则敌进一步。安危祸福之间。固有稍纵即逝者。天下大变之来。方如烈火燎原。毁室家。毙人畜。在须臾之际。而一二老师宿儒。反叱水龙各机器为奇技淫巧。方且斋戒沐浴。罄折俯伏。欲以至诚。感格上苍。使之反风而自灭。抑或击里鼓。召胥徒。礼井泉。分长幼。持杯勺以灌之心。非不诚。法非不古。而财物之烬于火。人命之毙于火者。已不可救药矣。御今日之外侮。而仍欲以昔日之兵器者。何以异此。沿海之机器船厂。当经开办。旋请停止者屡矣。异议者。岂真欲敌国之日强。中国之日弱哉。不过古人所载以矛刺盾之议横胸中。而且目未铁船炸之利。身未尝铁船炸之害。故鳃鳃虑夷之变夏。欲挺然以一身当其冲。拟此后凡有指陈练兵简器造船之失者。即令亲往沿海各厂各船考究阅历。外国之兵与器。果否胜于中土之兵与器。即将来购船制器。当必有疑为耗费过大者。亦可令指陈之员亲往查核。果真有弊。自可愈加厘剔。若其无弊。言者当可释然。其购物价钱以及一切杂用。尤必每月刊布月报。以昭核实。古今来无论大如邱山细如毫毛之事。内愈秘则外愈疑。则何必不洞开城府。使局中局外皆可共见共闻。天津一案。臣屡请和不可恃。防必须固。万一裂。或由上海。或由胥江。以捣其后。又自请严议为津君邑官民赎咎。奏牍具在。可覆按也。而论者痛诋在津办事诸臣。陷害循吏。贻误大局。若使当时局外。得见臣与曾国藩等密陈各疏。或亦可稍息讥谤。此曾国藩之所以叹息痛恨。长逝而不瞑目者也。故臣为欲局中局外。一力一心。为持久之计。则莫如将应办各事。使之目击心晓。了然于中。如虑漏泄密情。亦何妨令异议各员亲到局中。详阅原委。妥筹熟计。然后办事者有立足之地。而定见可坚持矣。且今日人才。不患持议之异同。而患委靡之日甚。宋臣苏轼所谓平居无犯颜敢谏之士。临事安得有殉义死节之臣。若局外而能坚持异议。虽未必言能中肯。然其气自可用也。倘令阅历边事。由麤而精。由生而熟。此时多一骨鲠之直士。即他日多一干济之能臣。岂不大有裨益乎。然则今日而令人人之能自强。则当先示以的。而不可徒用虚言。欲事事之能持久。则当相见以诚。而不可稍分门户。庶不致功败垂成。半途辄止矣。

  上都察院条陈光绪三年正月二十八日   

廖连城

为敬陈管见。恳据词代 奏事。窃上年四月间。举人呈递海防策图。蒙 大人于二十三日代 奏。本日军机大臣奉  旨。都察院奏江西举人廖连城呈递海防策图一摺。着该衙门咨行李鸿章查核是否可行。酌量办理钦此。仰见  圣怀谦挹。迩言必察至意。举人幸逢集思广益之 朝。苟有所见。理合详悉敷陈。以备采择。谨条列其事于左。

一请严禁市设烟馆。俾匪徒无处钩结。以散奸党而弭内忧也。自古天下之变。每始于教匪。如汉之张角。晋之卢循。元之刘福通韩林儿是已。我 朝干嘉间。教匪生事蔓延数省。道咸间。粤匪洪秀全等窃泰西天主教之绪余。窜踞金陵。为祸尤烈。教匪之害。昭彰如是。而今日之可虑者。又有哥老会匪。哥老会匪者。初出乡勇应募。结盟杀贼。约以同生同死。及贼平散勇。而其党不散。时思蠢动者也。此等久历戎行。较教匪更为凶悍。究之教匪与会匪。往往串合为一。近日教匪生事。未有不先邀集会匪者。夫教会二匪不同道。又散处东西南北。其得串合为一者。实由烟馆伙聚而然。即如同治六年湖南浏阳会匪窜入万载。经举人团勇截剿。生擒逆首姜本致。供称系与万载教匪易细杨时孙等。在某处烟馆商定起事。是烟馆非奸钩结之所乎。方今督抚大臣深以教会匪徒为可虑。檄属严行保甲稽查面生不识之人。办理极为妥善。而上年安徽等省。犹时有匪徒窃发。见诸 奏报者不一而足。则由市有烟馆之易钩结也。盖保甲既行。匪徒自不敢聚于铺户中。惟烟馆则无论何人。俱得屯聚。联床吸食。一见如故。土匪钩引外匪者在此。外匪串通土匪者在此。即远方匪徒谋不轨而探虚实者亦在此。且忽往忽来。忽聚忽散。保甲难以稽查。而烟馆之设又日见其多。大县约有一二千间小县亦有数百间。列各村。而城内为最。故匪徒虽相隔数千里。而呼吸相通。直同一室。如此而不生事者。未之有也。夫道光以前。匪徒之结党者。以保甲之也。咸丰以后。匪徒之窃发者。以烟馆之多也。此今日之内忧也。欲弭内忧。惟有严禁市设烟馆。着兵役查拏。保甲捆送。严行惩办。如某保甲内有暗设烟馆。保甲长隐匿不报者。一经官长查明。兵役拏获。将该保甲长一并惩责。如此则奸人不敢设烟馆。匪徒自无处钩结。其党可离。其谋难合。其祸可消于未萌。此曲突徙薪之计也。又止禁设烟馆。不禁吸烟。仍于中外通商之议无碍所有举人请禁市设烟馆缘由如此。

一请于云南等省。新立洋人埔头之处。移兵备道坐镇。以安民教。而固和好也。上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张贴告示。禁止民人伤害洋人。仰见 国家柔远至意。第思民人之伤害洋人。每自洋人之侵陵民人始。曩者四川天津之案可见矣。洋人之最犯众怒者。莫如教堂。大凡左道邪说。皆以其教诈财。惟洋人独以财行教。一贫民入教。每岁予以十余金。而读书识字之辈。每岁辄数十金。夫其所以贿诱而不吝者。此其志岂可测耶。内地奸人一入其教。便胆大妄为。欺陵百姓。不畏官府。以为吾洋人也。何甘受地方官之约束。夷酋亦以为此吾洋人也。何可受地方官之约束。地方官亦以为此洋人之党也。恐持之太急。启衅洋人。且隐忍而不敢严行约束。命盗斗欧之事。民教交涉者常多。而办案者碍难直道而行。民人有妨损于夷教者。地方官皆尽法惩治。从无轻纵。至夷教之有害于民人者。夷酋则多方抗匿。而地方官无如之何。故夷教之侵陵日甚。而百姓之愤恨日深。倘率此不变。一旦愤恨之气。积极而发。千万人顷刻而集。虽地方官有不及阻遏者矣。英国马嘉理前在云南被戕一案。使臣威妥玛以为责其既往。莫若保其将来。此不为无见。然保民番将来不伤害洋人。亦宜保夷教将来不侵陵民番。若夷教之侵陵不止。则民番之伤害难禁。欲固和好。在彼此均无侵陵伤害。欲彼此均无侵陵伤害则恃有妥干大员以弹压之。尝见教堂之在省城者尚属安分。有大员弹压也。教堂之在州县者率多犯法。无大员弹压也。今云南等省设立洋人埔头处。计莫如移兵备道坐镇其间。一则弹压洋人。使不敢侵陵民人。一则弹压民人。使不敢伤害洋人。遇有民教交涉案件。一以 国法处之。无稍瞻徇。庶民教相安。而中外之和好可久矣。所有举人请于云南等省新立洋人埔头之处。移兵备道坐镇缘由如此。

一请设台湾水师提督。添练水勇三千。以镇海夷。而为东南五省犄角也。窃查台湾幅。南北约三千里。东西六百余里。内滨于广东福建浙江江南山东五省。外罗以数十余国。东则吕宋琉球红毛暹罗柔佛大年占城六昆。西南则交趾。直西则麻六甲咬叭哑齐英圭藜荷兰大西洋。北则日本朝鲜。直接盛京。皆一帆可涉。远者不过旬日。近或旦夕而至。诚东南五省之藩篱也。顺治十八年。郑成功僣王其地。窥伺南北。侵犯闽浙江南。及其孙克塽。二十余年之内。海疆不靖。盖天生此土。划分中外。曲抱东南。四通八达。故郑氏得之。足为五省之患。然自灭郑氏而郡县之。迄今多历年所。每海疆有事。皆内地之兵自平之。而未尝得台湾援应之力。且非惟不能援应内地。即台湾有事。亦每待内地大兵以靖之。此岂其形胜之不足恃欤。抑兵力未厚。无以成重镇而扬威武也。按台湾有总兵参将。未设提督。额兵虽有七千余名。地广而分布之。则见少不见多。保守本境已难。岂能保障东南五省乎。前经两江督臣沈葆桢奏将福建抚。移驻台湾半年。已奉 俞允。近阅邸抄。侍郎臣袁保恒奏请改为台湾抚。得  旨交该衙门议奏。仰见  圣虑深远。慎重边防至意。举人伏思台湾野沃土膏。又为海中形胜。狡黠之夷。无时不在涎贪。若稍有忽。致他族偪处。则东南五省。后患无穷。为天下大局计。似宜更设台湾水师提督。添练水勇三千。时时出洋巡逻。查海道。习水战。俾成海上雄师。外可以震诸夷。内可以保障五省。盖台湾之气势成。斯五省之藩篱固矣。即或有海国鸱张之寇。窜入内江内河。而台湾水师足为援应。内地之兵扼其前。台湾之兵钞其后。前后夹攻。势无不克。海疆之鲸可歼。而 国家之声灵益振矣。或谓增兵则增饷。当经费支绌之时。骤添三千兵饷。何以给之。然举人亦尝虑及此矣。台湾既添三千兵。则内地之兵。可以汰去羸弱。且兵愈汰则愈精。愈精则愈强。虽少兵不啻多兵。即以汰兵之饷。为台湾增兵之饷。则兵增而饷不增矣。所有举人请设台湾水师提督。添练水勇三千缘由如此。

一请滨海七省整饬海防。使万全无患。以待暴客而固金瓯也。窃维通商岛夷。多至四十余国。族类各殊。其心必异。制驭之道。总以海防为先。海防密。则夷人息其窥伺之谋。而和可恃。海防。则夷人长其觊觎之志。而交不终。今日之域中视海防之密为安危。其可不加意整饬欤。整饬海防。其策有五。一曰募善泅胆勇以便用奇。二曰制平原战车以备陆战。三曰筑垒驻兵以护台。四曰教习用测量法以期必胜。五曰讲明攻击海船法以期必破。所谓募善泅胆勇以便用奇者何也。军旅之事。有正兵必有奇兵。况夷船坚大。非火攻不可。火攻非用奇不可。善出奇计者。不测如鬼神。或暗送水雷。至夷船下轰之。或夜挨火舟。钉夷船木上焚之。或当正兵攻打夷船首尾时。使奇兵驶火舟。从两旁入。皆半身在水。挨桨以行。使身低而不能及。一经拢近夷船。即将火船钉在夷船木上而毁之。若是者皆藉善泅胆勇以成功。仅善泅而无胆勇。不敢挨近夷船也。有胆勇而不善泅。不能挨近夷船也。往者福建之役。夷船泊于南澳。督臣邓廷珍以所募水勇。佯作商舟。乘无风攻之。而焚其帆索。伤其柁师水手矣。粤东之役。官军失利。城外武举梁体夜以火舟三队。截攻其后。轰其火药舱。而全艘俱毁矣。乍浦之役。夷艘踞镇海招山。有委员某雇闽勇三百。用大油篓各装火药。载以小竹筏。以铁索拴筏四角套于项颈。贴水行。远望不及。迨至夷船后。挂柁上。火发轰烈。全船俱毁矣。此用善泅胆勇之明验也。查奉天直隶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七省皆滨海。各有水师防海寇。若汰去弱卒。另募善泅胆勇以补之。则出奇无穷。百战百胜矣。举人又思天津切近畿辅。尤宜严防。本地虽不无善泅之人。恐未必实有胆勇。难以制胜。尝见督臣林则徐答将军臣奕山防御粤省书云。漳泉潮三郡。人性强悍。能出死力。较之本地弁兵顾惜身家者。相去远甚。至于能在水里伏之人。查本省陆丰县之高良乡饶平县之井洲。福建澎湖之入早乡。其人多能久伏水中。似亦可以募用云云。由此言之。天津欲招致善泅胆勇。其惟闽粤乎。若  该省各选五十名。交直隶总督差遣。则用奇制胜。无坚不破矣。此整饬海防之一。所谓制平原战车以备陆战者何也。天津地势平坦。防堵水路易。防堵陆路难。查夷人行军。惯用小舟。渡兵登岸。即撤去其舟。置之死地。夷兵自知退无生路。故人人拚命进战。其锋不可当。惟是海滨泥涂坡坎。未能运动大。所用者鸟枪火箭而已。堵剿之法。莫如用。载必须用车。尝考历来车战之法。惟督臣林则徐为最善。林则徐前剿青海番。创制陆战车。仿轿车式而略小。不用木箱而用生牛皮。以铁架撑之。倒安威远一位。用抽屧分藏火药炸弹。其箱内可放衣械行粮。驾以一马。虽沙陆之地。皆可长驱而进。临敌则卸马用人。以后为前。两人倒推而进。连环开放。一如排枪之用。地狭列小阵。前环十余车。地广列大阵。前环数十车数百车。以枪鸟枪夹护左右。我军既有凭恃障蔽。自然心定胆壮。发无不中。夜间下营。则以数百车环列向外。即成营盘。不用鹿角。此车战良法可守可战而不可败也。

窃谓天津陆路御夷。似宜兼用车骑。若仿其法。制战车数百两。教习车战。遇陆路有警。则以车营为正兵。而当其前。以骑兵伏两旁。而攻其左右。必无不胜。盖我有以击彼。而彼无以击我。以血肉之躯。当我猛烈之。而加有骑兵夹击之。孰胜孰负。不待智者能辨矣。此整饬海防之二。所谓筑垒驻兵以护台者何也。防夷者恃台之坚固。一遇有警。必以专守台为事。讵知专守台。而台究不可恃。盖夷船之攻我者。先用大飞。遥注台轰击。以惊溃我兵。一面拨小舟渡兵登岸。旁绕台后夹攻。使我腹背受敌。道光间。虎门门定海上海窦山失事情形大概如此。议者谓宜于台后面旁面。伏地雷以轰之。设暗沟以陷之。方为有备无患。此固良策。守台者不可不知。但恐夷人于被轰被陷之后。又遣后队冒死而进。且或以牛马弱卒先行尝试。而后以精锐续进。其时地雷既发而难继。暗沟又露而可填。情见势屈。何以御之。窃谓宜先于台后路一二里外。筑垒驻兵以为犄角。夷若分兵登陆攻台。俟其被地雷暗沟轰陷。而后垒中张左右翼驰出截剿。俾进不能战。退无可逃。若先攻垒。则闭垒勿战。俟其饥倦退归。而后追击之。若偪垒奋攻。则垒中以大作弹轰之。轰败之后。复以精兵锐卒穷追而痛剿之。如此。则不惟台无虞。即登陆夷兵。亦靡有孑遗矣。此整饬海防之三。所谓教习用测量法以期必胜者何也。西夷包藏祸心。初于东洋南洋印度等国。买地建立埔头。继则凭藉火之利。震惊而侵夺之。人之畏夷者。特畏其耳。其实不足畏。夷有二。一大。一飞。夷极大者。不过三千筋。我有五千筋。八千筋者。岂五千筋八千筋之。反不能当彼三千筋之乎。惟是西洋教练火器有学。教官教授各艺。十日一考。演动合度数。所以多中。我军顾惜火药。大多未演试。所以鲜中。道光间夷变。将军臣奕山曾 奏呈福建监生丁拱辰用测量法。果能如其法操演。则发必多中。中必碎船。安见我大之不如夷耶。夷人飞。久为我军所畏。尝见道光间各省章奏。厦门虎门窦山。皆为夷船飞而溃。盖其弹所到。炸裂飞击。军士所以望风胆裂也。然督臣林则徐。前剿番青海。讲求火器。铸成飞炸弹。较西夷飞弹。用瓣合成者。更为圆巧适用。且声如霹雳。势如风潮。锥刃横穿。人多伤毙。火光四射。众悉骇奔。实为破敌奇器。而往年天津之役。未闻取以制夷。则诸将轻敌之过。岂得谓我之不如彼飞耶。又查夷变以来。江南制有轻。系用熟铁打成。身薄而胸膛宽。可容大弹。其重一百二十筋者。可抵千二百筋之用。其重一百筋者。可抵千筋之用。一人可以挽放。两人可以扛。最便于陆战。如果操演纯熟。以大击敌船。则用实心之弹。而船无不沉。以大惊敌阵。则用空心之炸弹。而阵无不溃。以轻陆战。则专用炸弹。佐以枪鸟枪。而战无不克。夫如是则我用我。可操必胜之权。又何畏乎夷。此整饬海防之四。

所谓讲明攻打海船法以期必破者何也。夷人有轮船。有夹板船。用轮船以哨探。用夹板船以战。夹板船大者。长十五丈。宽二丈。次者长十二丈。宽一丈九尺。体势笨重。非风不行。若昏夜暗令善泅胆勇数人。乘无风时伏其舵后。用斧锯断。系船巨缆。舵必上仰。风作而船自覆。即不覆亦不能动。此时用小船装载柴草油料松香等物。夜往焚之。该船虽有铜皮包裹。而上面之篷蓆绳索一烧。船亦坐困。此时再以战船偪之。则全船俱为我有。此其可破者一也。夹板船上。前后四桅。相依为用。若用击坏其空中桅盘。则四枝摇动。宽松转侧。不堪驾驶。又其尾后多窗棂。木板脆盘。大一击。无不裂散。若轮船比夹板加长。而无中桅。内藏机械。包裹蒸气。处处紧秘。张缩动。经过各轮。始达船旁。激水大轮。其质薄轻。尤易击坏。坏其一扣。则蒸气外散。船不能行。击破烟筒。则满船昏黑。迷目难堪。若坏其长筒。则全船裂散。再难补修。此其可破者二也。夹板船位安设两旁。多者七十二门。次者五六十门。头尾皆高仰不能安。我船迎战之法。当避其两旁。而专注其头。尾假如头东尾西。有东风则攻头。有西风则攻尾。若头南尾北。亦以北风攻尾。南风攻头。既占上风。又避两旁火。虽夷兵皆伏舱内。势难从外攻打。而挽鼻掌索拉篷之夷。均立船面。无所遮掩。何能当我火。若经几轰毙。则船上无人。不能自动。即大皆为我得矣。前督臣邓廷珍在厦门。曾以水勇夹攻其头尾获胜。又督臣林则徐两次接仗获胜。皆系断其头鼻。此其可破者三也。特三军之士。看见其船高大坚厚。未免心惊胆怯。智勇俱窘。惟在带兵官员。于无事时。将如何破船之法。面同诸军逐一备细讲究明白。使人人皆知其可破。则对敌时自然心雄胆大。枪发必多中。而敌船无不破矣。此整饬海防之五。所有举人请滨海七省整饬海防缘由如此。

 以上四策。举人目击中外情形。思为未雨绸缪。总冀治而益治。安而益安。愚昧之见。是否有当。伏乞 大人 奏呈  皇太后  皇上圣鉴训示。

  上都察院海防策光绪二年四月初四日呈 

廖连城

为遵  旨陈言。恳据 代 奏事。上年十二月十六日。举人由原籍起程。进京会试。舟经大江。见江岸设有台。知为海防起见。不揣愚昧。再四思维。觉防海万全之策。莫如筑坞。可与现在新立台。并行不悖。爰撰江南海防策一道。陈明筑坞十利及筑坞事宜。并绘坞图一件。于本年正月十八日。呈两江总督部堂沈沐收存览。第思此策不独宜于江南也。奉天直隶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皆滨海。皆宜设防。而设防之法。亦惟筑坞为便。盖滨海之省。内地无庸多兵。须厚聚诸海岸海口。约计一坞驻兵二千五百人。而每省额兵。不下二三万人。又募勇不下万人。滨海之地。不过数百里。若距五十里而立一坞。其尤要害处。则按照形势并立二坞或三坞。计一省不过数坞十数坞而止。现在水陆兵勇。足以分布。如此则营垒既坚。兵力又厚。虽有外侮。必惶恐退缩。无敢妄生觊觎。兵法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。善之善者也。举人在京应本年  恩科会试。伏见邸抄。三月十六日。  上谕内外臣工。直言无隐。而举人前在江南所撰策图愚昧之见。冀有裨于海疆军务。理合进呈  御览。以备采择。为此抄呈江南海防策一道绘图一纸。敬恳大人据词 奏呈   皇太后  皇上圣鉴训示。举人草茅下士。罔识忌讳。冒昧陈言不胜战栗陨越之至。举人连城谨呈。

  江南海防策

窃维江南事势。当以海防为先务。长江水师森列。未雨绸缪。所以防海也。第寇以水师冲来。我以水师御之。交锋于烟波浩荡中。胜负未可测。兵法云。古之善战者。先为不可胜。以待敌之可胜。不可胜者守也。可胜者攻也。按江口蓼角嘴营前沙南北相对。海面阔百四五十里。为大江第一重门户。江北周家桥。与江南岸图山相对。江中有顺江洲。为两岸分界。周家桥南至顺江洲。江面止六七里。顺江洲南至新洲夹。江面止七八里。新洲夹南至图山。江面不过十四五里。为大江第二重门户。京口瓜洲。南北相对。江面不过七里有奇。为大江第三重门户。明嘉靖间。因倭寇充斥留意江防海防。沙洲浦堵。非不节节设立营堡。而东南卒糜烂者。营堡未得法。无以制寇而夺其气也。方今欲先为不可胜之计。莫若于滨海门户要害之地。对岸各筑小坞。广轮五十丈。计可屯兵二千五百。将战船火船火藏入坞内。守江边之坞。以御海中之寇。计似迂。利有十焉。自古无必胜之兵。而为将有自全之术。营垒不固。则猝为贼乘。溃败不可收拾。小有挫动。逃窜无所依归。筑坞则贼少击之。坞外贼多。避入坞中。勇夫重闭。纵有小挫。必无大。立于不败之地。其利一也。坞内筑造仓库房屋。多积粮米火药。守御有资。久持不困。军需无匮乏之患。粮台无剽掠之忧。士卒安逸。不至土处而病。四围墙壁。坚固方整。隐若内城。便于巷战。其利二也。水军登岸。有弃船之虞。陆军临河。有过涉之患。故寇扰于陆。则水师束手。寇扰于江。则陆军裹足。今筑此坞。水战则战船放入江中。陆战则战船收入坞内。水军陆军。一人两用。既为岸上之虎。即为水中之龙。其利三也。兵之为用。匏系株守。多亦见少。变动周流。少亦见多。查江苏安徽两省。额兵数逾五万八千八百。不为不多。乃往年粤匪入寇。当事常以无兵为忧。投闲置散者多。驰驱力战者少也。坞小而固。但留五百人足以固守。其二千兵无内顾之忧。得以窥伺利便。沿海逻。忽水忽陆。忽去忽来。如飘风急雨。游驶驰骤于苏松淮扬数百里之间。不致坐困一隅。虚麋粮饷。是养一兵而得数兵之用。其利四也。坞小则闲谍无从混。虚实贼无从知。猝有寇警。五百兵凭营堡之固。恃械之利。所守者约。所备者寡。定可相持数日。以待回师救援。寇虽数万。留攻数日。足资守御。以应无穷。守兵虽少。而有多兵之势。其利五也。江口第一重门户。南北相对。并立四坞。第二重门户。周家桥南至顺江洲。对立两坞。顺江洲南至新洲夹。对立两坞。新洲夹南至图山。对立两坞。第三重门户。京口与瓜洲。对立两坞。星罗碁布。声势联络。呼吸相通。战船有所依据。进退自由。我之江路通,海寇之江路塞。长江形势在我而不在寇。其利六也。各坞屯守重兵。示之以必守。晓之以必援。则附近居民各有固志。可以坚办团之心。而褫从逆之魄。团练得手。渐有成局。兵力愈强。猛虎在山。藜藿不采。大江既断接济。乡间无从掳掠。寇虽倾国而来。将有不攻自困之势。其利七也。寇弱则南北并出战船以扑之。寇强则坞内以大击之。寇惰归。则战船迅追之。寇越坞而入江。则诸坞之船。各出而围剿之。我步步为营。彼面面受敌。虽有悍贼。必怀戒心。视为畏途而不敢犯。其利八也。或谓寇舟迅疾。日来则可施。夜来则难中。况江口南北。海面阔百四五十里。寇舟由中流入江。两岸辽远。坞内不能及。何以御之。此实不足虑。

昔安南国两次克夷。皆不守海口。因其深入内江。而后纵兵击之。夷人片帆不及。缘夷船高大。驶入内江。止能鱼贯而行。不能棋错四布。我船短小。转旋甚便。可以乘风趋利。横冲直撞。无所不宜。彼如深入。破之甚易。且其船既深入内地。一时讵能驶出海口。坞内夜出火舟火筏焚之。其船鲜有不为我所毁者。顺治间郑芝龙御荷兰。募死士善泅者。夜以大舟钉夷船而燃之。焚其三艘。余悉逃去。道光间福建之役。总督邓廷珍所募水勇。佯作商舟。乘无风攻之。偪其后艄。焚其帆索。伤其舵师水手。夷船即遁。由此观之。御夷之策。固莫利于火攻。况诸坞并峙。乘夜出火舟火筏。尤夷之所不胜防者乎。其利九也。行军之道。将牢特重。则病于迁延而无奇功。深入出奇。则苦于冒险而致大败。有坞可恃。则有将牢特重之慎。而不失之缓。有深入出奇之功。而不失之危。兼此二胜。除其两败。何策如之。且兴筑十二坞。每坞所费不至万金。况在水陆兵勇。足以分布诸坞。无烦额外招募。船亦无须添制。而声威大振。气势加倍。无事则泛舟长江。往来游徼。有事则南北齐奋。战守随机。可以坐制海寇。固我封疆。邻省纵有他警。亦可抽兵应援。不致动掣肘。保障一方。实操天下之胜算。其利十也。昔晋城虎牢以偪郑。吴筑濡须以拒魏。唐城受降以安边。宋徙合州以定蜀。金川之碉。塞外之堡。皆是法也。合于古。宜于今。计无有便于此者。作坞事宜。开具于后。

一筑坞须择江滨要害之地。临水则可以四面挖濠引水。使寇不得掘地道以攻我江滨。则便于攻击。以断寇舟之入窜。

一筑坞广轮五十丈。墙高二丈。厚七尺。周围二百丈。坞心二十八丈。坞边五丈之地。皆培土一丈。则水涨而不浸。击而不圯。

一坞四角各筑一空心台。内空四丈。

一坞心二十五丈。筑室安居。并于四角筑空心小台。内空三丈。

一坞心二十八丈之外坞边五丈之内。周围挖一内濠。绕曲如环。制同璧沼。深六尺广六丈。堑成设险壑利藏舟。于临江一面开一水门。

一近海江滨。宜避潮汐。除加土培高地基外。再浚深内濠以受水。水门置闸以蓄之。俾水不涸。而舟可通。

一坞外濠内另立帐棚办理外事。坞外之人。一概不许入坞。以绝窥探。

  夷务总论              

朱克敬

自古蛮夷鲜不为中国之患。中国所以御之者无所不备。而卒无全胜之策。惟虞舜之于有苗。汉文帝之于南越。我 圣祖仁皇帝之于俄罗斯。不战屈人。为万世绥远之经。外此则和战虽殊。皆因气之盛衰。相为胜负而已。是非蛮夷之独难制也。一气生人。本无畛域。迭盛迭衰。皆听其人之自为。而天地之气。随之转旋。旷览前史。未有中国全盛。而为蛮夷所制者。亦未有蛮夷崛起。而其国人才政令。了无可观者。刘渊。石勒。阿保机。阿古达。其雄桀坚忍。皆超越伦。怀愍之懦。重贵之妄。徽宗之昏。纵无强敌。其国岂能久有。是故御蛮夷者。不必求之蛮夷。而当求之中国也。 国家西洋之祸。起于道光中叶。其时文武恬嬉。复讲求远略。始则拒之太严。及夫横决。则又畏之太甚。浸溃溢。遂至不可堤防。顷岁以来。士大夫争谈夷务。各有短长。而总其大要不过四端。一曰客气。不度彼己之情。坚守古说。以战为胜算。和为促亡。议和者为卖国。究之于事理事势。均未深思。本朝于西洋。非不共戴天之雠。不能以东晋南宋为比。国势兵力。实不相当。缓师蓄谋。未尝非策。逞一朝之愤。以朝廷为孤注。战而不胜。何以善后。此书生愤激之论。可敬而不可听也。一曰敷衍。知战之危。而委曲议和。事事迁就。苟免责言。究之要求无厌。应付难周。通商数十国。岁生一衅。则中国岁输数百万金。岁增和约数条。地在赋空。民随利往。十年以后。彼即不贪吾地。我将无以自存。此可暂而不可常者也。一曰游说。知战之危。和之易败。则袭仪秦之故智。来往列邦。或怒楚绝齐。或倚秦临赵。翕张捭阖。中立以图自全。其用心可谓苦矣。不知仪秦之时。各国皆可战可和。故辩说得行。今则彼有必战之形。我有必不敢战之实。情见势绌。虽巧辩不能置词。况泰西各国虽有异同。而通商内地。则利害相共。岂肯昵我而自离其交。此凿空之终归无济也。一曰摹拟。有志之士。知三者之难恃。而发奋自强。于是不惜货财。广造机器。设招商之局。开西学之科。冀幸将来之制胜。究之任非其人。财费而器仍无用。无练兵之将。将将之才。则利器与徒手同。财匮民穷。内乱先作。欲自强而适以自敝也。凡此皆不揣其本而齐其末者。夫谋国必有其本。不治其本者。其末必颠。不察其本者。其谋必舛。中国之所以弱者。非地之不广。民之不众。财之不足也。纪纲不饬。法令不行。名实不副。心志不齐耳。委琐弗论。请论其大者。何谓纪纲不饬。 朝廷诏旨。疆臣敢于故违。属吏恣肆譸张。长官知而不问。京官至贵也。而编检部曹。贫乏不能自存。吏胥至贱也。而巧文弄法。权过台司。何谓法令不行。受赇枉法。刻扣军粮。罪皆当死。而公然冒禁。不以为非。盗贼杀人取财。会匪挞人于市。牧令无如之何。何谓名实不副。督抚国之大藩。一方治乱所系。而庸滑小夫。皆可充数。科目公卿所自出。而涉猎讲章。抄袭时墨。即登上第。何谓心志不齐。和战国之大事。而政府主和。卿部台谏不尽同也。官吏主和。士民不能协也。各主是非。迄无定论。此所以因循十年。而国威愈损也。

夷人之所以强者。非果才德之胜我也。其法信。其事核。其众和。何以知之。夷人在浙助剿。守者离伍斩级。主将即戮以徇。其法之必行如此。洋街查夜者二人共直一更。往来巡视。绝不嬉留。其贱役尽职如此。国有大政。谋及庶人。战守之费。皆商人公醵。其上下同心又如此。推此以例其国。政令必有可观。此所以能远越重洋而谋我也。审乎彼己强弱之故。则知所以谋敌矣。虽然。谋敌而师敌之长以攻敌。仍无当也。必审敌之所恃而更上之。夫然后可以制敌。夷人所持以立国者。商韩之术耳。夫商韩之术。重利尚刑。易强难久。其不及先王之道远矣。若我本尧舜周孔之道。以用商韩之法。则本末兼修。上下一体。其强无敌。夫何患于夷人。此不待远征博辨而明者。 圣祖仁皇帝之平噶尔丹。 世宗宪皇帝之平青[海]。高宗纯皇帝之平新疆。其用人行政何如乎。 诏旨所下。督抚即日奉行。将弁无敢偷安。牧令守法惟谨。一命之士。皆可召对。丞倅以上。每得奏事。文武之贤否。小民之苦乐。 朝廷莫不周知。用人不次。贪恶必诛。故百余年间。百废具兴。威加无外。今能尽复三朝之政。则夷人将稽颡阙廷。愿为臣仆矣。不务出此。而骇眩于西学之神奇。齗齗于战守和之利钝。不已末乎。中国本也。夷务末也。轮船火器。末之末也。用人行政。本之本也。得其本。则操之有其要。图之有其渐。效虽缓而功可必成。不得其本。则张皇补苴。无适而可。譬之病人。元气已伤。邪气内陷。不急养其元气。忿而自投多方。而杂与之药。皆死也。战守和皆可用。皆不可恃。杜威以全军降辽。郭药师以三十万众降金。折彦质以十二万人闻鼓而溃。战可恃乎。姜维启剑阁而降。哥舒翰弃潼关而遁。守可恃乎。北汉南唐。求称藩而不得。宋高宗谢太后虽称臣。而金元之兵不退。和可恃乎。魏绦和戎。而边患息。韩范谨守。卫霍力战。而边患亦息。无他。其本立也。谈夷务者。盍亦返其本乎。

  游历印度序             

黄楙裁

自海禁宏开。万方辐凑。为古今一大变局。英吉利侵踞五印度。遂蔓延南洋诸岛国。鹰瞵狼顾。雄长海陬。而印度之地。与我三藏毘连。往岁烟台议约。有准其入藏探路之条。频遣使臣。取道蜀中。俱被番民阻止。而英人之志。若有不能终已者。其处心积虑。匪伊朝夕。不仅注意藏地。实欲开道川滇。为陆路通商之捷径也。 制军丁公深谋远算。洞悉垓埏。[特](持)派不才前往三藏五印度诸国。察看情形。测绘舆图。经附片陈 奏。奉旨允准。颁发 总理衙门照会及英国公使护照等件只领。择于戊寅七月七日。由成都起程。轻装减从。同侣仆役凡六人。西南经州雅州。登大象岭飞越峰。踰大度河。行十二站。至打箭炉。始知蛮中情状。与内地回殊。青蚨白镪。概无所用。寻常交易。沿途赏需。惟茶叶哈达哈达。白绫也。凡相见及庆贺等事。皆用之。犹是古人用帛之遗意。二物最便。幸鲍子雍司马代为筹画。妥帖周详。且赠以良马。俾习乘骑。八月八日出关。裹粮而行。土司桀敖。桀敖番酋也支应乌拉。乌拉夫马也自折多以西。山川嵲屼。道路崎岖。蛮烟瘴雾。满目荒凉。塘兵之外。绝无人户。每见悬崖瀑布。矫若玉龙。天半雪。静如银屏。亦绝世奇景也。行十站至里塘宣抚司。又八站至巴塘宣抚司。为川藏交界。旋据江卡营彭守备报知。藏地梗塞。未便前进。不得已驰 制府。改道滇南。而赵炎午太守。雅意拳拳。必欲偕往。固辞不获。因闻东旺香城二处夷民。蛮触方争。兼野番夹巴夹巴盗匪也出没无常。是以携两土司带领汉番兵役古操。古操土司亲兵也裹干粮。负毳幕。经六玉奏堆。循巴隆达河而下。绝徼荒陬。人罕至。老林邃谷。古木阴森。峭壁危雪雹交作。溪潦盛而渡以皮船。鸟道穷而续以木栈。每舍轿而乘马。或弃马而徒步。坚冰凝须。朔风刮面。诡形殊状。怵魄惊魂。露宿野栖。人疲马乏。凡十有八日。乃抵中甸。停歇六日。赵太守仍循故道北还。予南至丽江府。复睹内地风景。天气亦稍和暖。旋至川度岁。又南经大理永昌诸郡。渡澜沧潞音龙川诸江。所蹑铁索悬。更仆难终。自中甸至腾越。计程二十有八站。亦皆重冈叠巘。从无坦途也。腾越当西南极边。然物产殷阜。为滇省着名之区。兼路通孟养宝井。旧时珠玉百宝霞玺翡翠琥珀象牙之类。悉荟萃于此。近日海道便捷。商贩趋于粤中。其由缅入关者。仅余绵花为大宗。较核关税。十祗二三而已。二月十六日。由州城起行。经南甸盏。达三宣抚司。其地沿槟榔江。两岸平畴 沃衍。土民号曰摆夷。勤力耕作。颇有富庶之象。腾越所辖凡七土司。其南路曰陇川宣抚司。及户撒腊撒孟卯三长官司。昔年缅甸贡道。本由虎踞关而入。经孟卯陇川为南大路。近十数年。乃改由北路径达新街。前明时缅夷数犯边。诸土司亦跋扈。故建八关九隘。以资控制。今缅已积弱。边备废弛。然事势多变。绸缪未雨。亟宜规复旧制。招抚野番。是所望于封疆大吏耳。行四站至蛮允。为中外交界。过此即化外野人境。非大众结伴不敢行。因停十余日以待之。并召募枪手杆手四十名及保路田亢头同五百余人。骑驼千余。四出坝竹隘。过火炎山。危险偪仄。单骑才通。林箐昼阴。员猱啸聚。野人蓬首垢面。往往拦路要索。每过山寨。必下马按辔徐行。

查此间有三路。下为河边路。中为石梯路。上即火炎山路。下路较为捷近。然上路柴草方便。故商旅往来。多由此行。四日至蛮慕。入缅甸国境。河干有汉人街。约三十余家。至此地势平阳。天气炎热。又是一番景象矣。缅人刳木为舟。两舟相联。覆以草蓬。江水宽而浅。百二十里至新街。汉人三百余家。建有关神庙。缅国设蕴几一员。一品大酋英国设亚业班一员。即领事官大金沙江。发源阿里冈底斯山。曰雅鲁藏布江。经流三藏及怒夷俅夷貉貐野人之境。折南至孟拱孟养。入缅国界。称为伊拉瓦底河。自孟拱迤北。石峡奔泷。不通舟楫。至新街以下。会合茶山麻里槟榔龙川诸水。然后浩瀚渊深。宽至数里或十余里不等。三月十八日。乘坐轮船。南行三日。经阿瓦都城。缅王遣官来舟中迎予上岸。辞之。滇人居此者三千余家。多纳缅妇为室焉。旋易轮船。南行五日。至别牟。入英国界。又三日至样贡。为通商大马头。即秘古国。一作乌土国。闽粤商贾。不下万人。惟滇商仅十余家而已。道光末年。缅英两国构兵累载。缅人树栅固守。英军水土不服。每每坐衄。本欲退师。反声言水陆并进。直捣阿瓦。缅王大惧。割地请和。自是以后。日侵月削。沿海精华繁盛之区。英人蚕食殆尽。西抵孟加拉。东抵麻六甲延袤五千余里。英镇以巨酋曰个勿那。缅语仍称蕴几。予至漾贡。蕴几延入公馆。殷勤甚厚。留住十有四日。乃海舶向西北开轮。行五昼夜。达于孟加拉。即东印度。英语呼曰卡呢格达。为西南洋一大都会也。闽人仅五家洋行。粤人则有千余。多手艺营生者。五印度幅员辽廓。广袤四千余里。东界缅甸。西界阿富汗俾路芝。南际大海。北迄岭。东北界廓尔喀哲孟雄布鲁克巴诸部落。俱我藩属。与三藏密迩为邻。然中间隔于雪山数重。道途险阻。此殆天之所以界限中外也。干隆年间。英人侵占孟加拉。乘胜席卷。中南西北诸部。大半归入版图。或降为藩服。岁输职贡。于是建立马头。修治铁路。火轮舟车。流电驶。六通四达。货贿山积。赋税繁重。倚为外府。其重镇曰曼打剌萨。曰孟买。曰亚加拉。曰锡兰岛。设官置吏。戍以重兵。而悉统于孟加拉之巨酋。特遣勳戚重臣。以全权。每值夏秋二季。则移驻于新拉以避暑。遇有大事。仍由电报请命焉。予在印度游历半载。东至亚山。即阿赛密北至大吉岭。入藏孔道复循恒河而上。至厄纳特亚加拉孟买等处。考证山川。咨询风物。但语音难晓。所雇通事。迁地弗良。斯为出游一大憾事耳。考印度古号天竺。一名身毒。又曰痕都斯丹。汉唐以来。数通朝贡。而中土请经求法之僧。亦复踵趾相接。晋法显北魏慧生唐元奘俱有游记。叙述颇详。顾古今沿革分合不一。兼语音侏。辗转繙译。言人人殊。依稀近似。初无正音。元裔赛马尔汗并兼印度。其间地名概易以蒙古语。近世一变为英吉利语。求其一一吻合。不可得也。要之世变日新。事惟核实。所绘地图。一从今名。虽与前史记载。偶有参差。博雅君子。必能辨之。至于归途则皆乘坐轮船。经南洋槟榔屿。新嘉坡。麻六甲诸岛。暨占城越南等国。凡六十四日。达于广州。具详日记。兹不赘述云。此次环游五万里。殊方异俗。不可殚述。如西藏之严寒。印度之酷暑。潞江之瘴厉。野人山之露宿风栖。蛮允蛮慕之蚊蚋蝇蚁。头疼耳热之乡。雕题文身之俗。軥輈格磔之语言。昝巴乳酪之饮食。极天下之奇境。为生平所未经。而最险最苦者。尤莫甚于七洲洋之飓风。鳌浪排山。鲸涛壁立。一叶颠簸。五内烦焦。兼之米粮俱绝。煤炭亦穷。小艇太器。焚毁殆尽。继以棉花代薪。勉强支持。幸得抵岸。乃获苏生矣。同行者高安章鸿钧春甫。长沙聂振声堂。慈谿裘祖荫筱云。及僮仆二人也。是为序。

  五印度形势            

黄楙裁

五印度为古天竺国。一名身毒。幅员辽。地势三角形。每边六千里。其间大小数十国。从古不相统一。明初赛马尔罕王谛母尔。本元驸马铁木儿之后。兼并西域诸回部。遂南侵印度。归入版图。号曰大蒙古。建都于中印度之德希城。其国度袤二万里。岁收赋税二万二千四百万。各国皆景仰焉。正德时有葡萄亚人。初至西边海隅贸易。既而荷兰。英吉利。法郎机。西班牙等国之商。接踵而来。然大蒙古之王。威权重大。人皆畏之。其后众子争权。内乱起。各部酋长。乘间跋扈。四分五裂。国势渐衰。干隆二十年。孟加拉土酋与法人密约。将境内之英人概行禁锢。毙其大半。英人欲雪此仇。调倾国之师。遣大将律记利夫统之。驶入安额河。竟获全胜。于是东印度各酋长望风归服。乘胜席卷中南诸部。干隆三十年。复又背叛。尽戮英人。英遣萨伊姑底。夺复疆域。嘉庆十年。尽驱法荷两国驻印度之兵以据其地。自是以后。五印度之地。归英之囊括者十之七八。蒙古王亦纳欵。迄今后裔犹存。食税衣租。徒拥虚号而已。其余各部。或设官置吏。夷为部县。或输赋纳贡。降为藩服。英人于沿海建立三马头。一曰孟加拉。所以控其东邮。二曰曼打拉萨。所以扼其南疆。三曰孟买。所以钤其西北。又于亚加拉。乌得。本若信地诸部。及锡兰。俱镇以巨酋。戍以重兵。特遣勋戚大臣为之总统。以全权。便宜行事。每岁冬春二季。驻于孟加拉。夏秋二季。驻于巴勒里。额设英军三万。上军十八万二千有奇。或轮调驻防。或派充工役。其人半系释教。半系回教。分门别户。彼此如仇。互相牵制。免其同心谋叛。然前此兵变之事。往往有之。中东二印度地势平衍。物产殷阜。火车铁路。六通四达。孟加拉之会城。曰卡里格达。实西南洋第一繁盛之区。楼阁云连。水陆辐。居民八十万户。有地税。房税。招牌税。畜牲税。水火税。百工技艺皆有捐。一马一牛必纳课。种种名目。不胜枚举。夫赋税如此繁重。而民无怨言者何也。盖昔之土官番酋。率多残刻。不知爱民。诛求无艺。以视英人今日之政。不啻出水火而登衽席。又所入之财。仍为本地之用。除官俸兵饷之外。一切修治道路桥梁轮舶车电煤灯学堂医院之类。民多便之。是以人心亦颇相安。南印度濒海多山。山内之民。仍其旧俗。英人不烦兵力。悉俯首帖服。惟西北二印度。风气刚劲。好为战争。北印度为古之罽宾。西印度为古之月氐二国境壤毘连。迭为兴衰。互相吞并。今为塞哥及阿富汗两国。尚称强大。嘉庆年间。塞哥王名伦亚升者。独教门。尽绝神佛。募欧罗巴人操练兵法。屡越境侵扰英之藩属。道光十九年。伦殂。宗孙嗣立。亦复雄武。道光二十二年。遂大举南侵。乘英人不备。一战而胜。英军大挫。他部继起。效尤者众。是时英人惶惶。惟恐印度不保。相持两载。英将高拂卒破塞哥之军。然后请盟议和。将拉维河南岸本若一部。割隶于英。次第削平信地以下诸反侧者。于是上尊号于君主。盖前时侵占印度。皆公司之所为。至是始归君主统辖焉。阿富汗与英构难。前后数十年。或胜或负。时战时和。

大抵俄人从中怂也。去岁俄遣使臣驻甲布城。而英国使臣至。则拒而不纳。从此失和。复兴兵役。始因天寒地险。英军不利。既而大获胜仗。直捣甲布。阿王挟其宫眷辎重。退避俄境。留其子阿古柏监国。不久阿王病殂。古柏袭位。不得已降志议和。割地酬饷。业已立约罢兵。奈民志不服。忽于七月间仓猝变起。戕害英之大员。阿柏古之弟。复因民心起而争位。古柏进退维谷。内难外寇。一时交攻。乃让位于其弟。夫英人之力。非不足以灭阿富汗。特留之以为屏蔽耳。盖岭迤西。回部如霍罕。布哈尔。基法等。尽为俄罗斯所踞。与印度仅隔兴都哥士一山其山在巴达克珊国境内。即元太祖避暑行宫所在也。俄人觊觎印度之富。常怀攘夺之谋。遣人学习印度言语。煽惑民心。联络波斯阿富汗诸国。密约诡计。英人力为提防。重兵驻守隘口。不敢稍懈。顷闻俄军游猎缚刍河一带。印度大帅传谕克什米耳土酋。豫为设备。俄人甚怪其越俎代庖也。两雄并峙。势若[秦](泰)楚。龙争虎。日寻干戈。俄攻土鲁基。则英扼之。英征阿富汗则俄尼之。外虽结好和亲。而内实相猜忌也。夫印度自汉始通中国。武帝遣使从西南夷指求身毒。为昆明所闭。明帝梦金人长大顶有光明。乃遣使天竺。问佛道法。晋唐以后。中土请经求律之僧。踵趾相接。其间凡有三道焉。一由和阗南行。经毒龙池。蹑悬。过沙河。入罽宾国。是为东道。即晋法显北魏慧生所行之程也。一由伊犁西行。历霍罕。至赛马尔罕。折而东南。踰铁门。渡缚刍河。越兴都哥士大雪山。入克什米耳。是为西道。即唐僧元奘及元邱道人长春所行之程也。一由叶尔西南行。循徒多河而上陟岭。至塞勒库儿泊。再南逾印度河。是为中道。即唐元奘归途所经之程也。考中国用兵印度。惟唐太宗与元太祖。贞观二十三年。遣右卫率府长史王元策使天竺。以蒋师仁为副。天竺王发兵拒之。剽夺财物。元策挺身走吐番西鄙。檄召邻国兵。吐番以兵千人来。泥婆罗即廓尔以七千骑来。[元](由)策部分进战茶鏄和罗城。三日破之。禽其王阿罗那顺。俘男女万二千人。降城邑五百八十所。元太祖亲征印度。驻军于雪山行宫。遣将追可弗又算端。至中印度。穷及申河。元史载有铁门遇见角端之事。宪宗之世。屡命师征取印度。然终以大雪山之隔。鞭长莫及。旋得而旋失之。夫三藏之地。与[印](即)度密迩为邻。中隔大山数重。绵数千里。峻岭危道途险阻。一至八月以后。则大雪封山。往来绝。此殆天之所以界限中外也。惟大吉岭一路最为扼要。由江孜南行三站。至帕克里踰岭。即布鲁克巴境。又三程至塔西苏登抟西南三程至大吉岭。约计五百余里。为往来孔道。大吉岭土酋降附于英吉利。其民言语风俗。与唐古特相同。地势高寒。印度富商。多筑别墅以避暑。英国设领事官一员。其统兵副帅亦驻于此。修建碉堡数座。由大吉岭乘马车一日至夕力格里即登火车。一夜可达孟加拉。计铁路三百迈。约当华路一千里之程。现在日加修治。不久即可直抵大吉岭。窃观此间别无通都大邑商货荟萃之所。乃英人不惜重费。开通道路。此其注意于通商藏地。非一朝一夕之故矣。

盖印度公司一意经营。利之所在。无孔不[入](人)。非必尽出于英国本意也。然彼知藏地为 中朝所属。不敢轻开边衅。但诡计百端。用重赂以要结。布鲁克巴哲孟雄诸番。入其牢笼。彼皆孱弱不能相抗。惟廓尔喀一部较强。地形险要。民志劲勇。仰使天威。仅能自保。当抚以恩信。藉固藩蓠。一旦有变。足为先驱。从前济陇。聂拉木。绒辖。喀违四隘口。皆所以防廓夷。其他邻部未尝滋事。故疏于设备。今时异势殊。彼为轻而此为重。防履霜之渐。思未雨之谋。似宜于江孜定日帕克里等处整顿边防。其可忽乎。至若孟加拉之东。英人新辟一地。曰亚山。一名阿赛密。长一千余里。广三四百里。北界布鲁克巴。东界貉貐野人。东南界缅甸。四境多山。惟蒲兰布达江。两岸平壤膏腴。近年垦地种茶。渐致繁兴。特延闽粤茶师训导土人。每岁出茶十万箱。然终不若华产之良也。按西人地图。亚山东北境距江卡巴塘。不过直径二度。约五六百里而近。英人尝言欲从亚山开路。直抵滇蜀两省较为便捷。此缘旧图之误。将藏地雅鲁藏布江连于亚山之蒲兰布达江。其实藏江乃大金沙江之上源。从缅甸以入海也。大小二金沙江之间。尚有槟榔。龙川。潞音。澜沧诸巨流。自亚山以东。巴塘以西。江卡之南。腾越之北。中间一段。隔绝野番。旷古以来。人罕到。其道里远近无从稽考。然审其山川之脉络。推其经纬之度数。广袤不下二千余里。山则重峦峭壁。无可梯绳。水则急溜奔泷。不任舟筏。虽有五丁力士。无所施其勇矣。亚山之东南有数小部落。曰格路时。曰各士亚。曰正得尔。曰的北亚。俱降附于英。再南海湾有新埠。曰彻地缸。曰唉克雅。在阿拉干部内阿拉干之东。曰跋散。曰漾贡。曰摸儿面。曰黑尼。曰梯泥色领。皆通商马头。昔本缅甸属地。道光以后。割隶于英。自彻地釭至梯泥色领。沿海七八千里。英国置吏戍兵。安设电。传递文报。悉统于印度大帅。故华人但知英之据有印度。财赋所出。倚为外府。而不知其所占缅暹诸国。海滨精华之区。由印度直达星加坡。声息相通。略无阻。尤为紧要也。若夫他国市埠之在印度者。则有葡萄亚之科袜。在科曼海湾。达蒙在古塞拉的部内的玉亦海旁小地。大尼之西棱普尔。在孟加拉部内。达郎给巴尔。在加尔那得部内。法兰西之本得支黎哥黎架尔二郡。俱在加尔那的部内。牙那安郡。在巴西尔加尔部内。商得尔那哥。在孟拉加部内。马哈郡在马拉巴尔部内。不过一城一邑寄顿货物而已。孟买本葡萄亚所属。后让于英。麻力普尔本大尼所属。距卡里格达四十里。亦美邑也。今为英人屯军之所。巴勒里界连后藏。嘉庆十九年为廓尔喀所据。英人以数万金赎还之。其大帅行馆所在曰新拉。有铁路相通。各部遇有大事。仍由电报请命焉。虽相距数千里。而往返瞬息。无异面谈。此五印度之大概情形也。夫印度为佛教所兴。汉唐以来。布满天下。可谓盛矣。无何回教起自天方。渐染岭左右。迄今印度之民。皆舍牟尼而拜派罕。鹫岭鸡。河山依旧。舍卫鹿苑。遗荡然。所谓慧光照于震丹。而净土反滋他族。良可已。其红教黄教。行于三藏及内外蒙古满洲者。为释氏之别派。此外惟缅暹越南三国。尚遵佛教。予观释氏以慈悲为主。持斋戒杀。渐致柔弱。回教最坚忍。冥心孤往。百折不回。今复益之以天主耶苏教。力攻二氏三教之势。遂若冰炭。君子观于教门之盛衰。而世运之升降系焉。国俗之强弱关焉。或称印度为婆罗门教。实则此乃种类之名。非教之名也。盖印度人分为四等。上品为婆罗门。凡酋长职官。皆此族为之。其下为兵。为商。为工役。各世其业。无相夺伦。一出其类。则父母国人皆非之。有涂画眉棱额角及印堂等处者。大抵雕题之旧俗欤。且夫五印度因方隅以命名。孰东孰西。非有一定之界限。古今沿革。分合靡常。或易以蒙古语。或参以回部语。近世一变为英吉利语。求其一一吻合。不可得也。予绘印度全图。一从今名。祈于核实。不敢有所穿凿附会于其间。于迤北部落。与三藏交涉者。特加详审。俾他日考古者有足征。亦筹边者有可据云尔。